孟晚舟女士当值华为轮值董事长
1984年深圳的雨季里,12岁的孟晚舟跟着父亲搬进漏雨的屋子,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隔壁邻居说话都能听得一清二楚。那时没人能想到,这个跟着基建工程兵父亲辗转成都、都匀、济南的女孩,未来会掌舵中国最硬核的科技公司。
她的少年时代是本流动的课本。在贵州都匀的田埂上抓蚱蜢、挖野菜的快乐,很快被都匀一中的成绩单击碎——从济南农村小学转来的她,第一次考试拿了倒数第一。爷爷是校长、奶奶是数学名师,这份"荣誉"让她后来总想拿张博士毕业证,烧给泉下的爷爷。没人提前铺好坦途,连工作都得自己撞南墙,1992年建行网点撤销,刚毕业的孟晚舟成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
1993年进华为时,她只是三个秘书之一,端茶倒水、转接电话、打印文件,杂活干了个遍。任正非跟她说,打杂能识人,这是社会阅历的第一课。那年华为才两三百人,销售额刚过亿,她跟着去莫斯科参加国际通信展,抱着几十捆卢布往宾馆跑时,才第一次懂了汇率的重量。1996年那次外币兑换失误让公司受损,领导没追责的宽容,成了她后来管理里藏着的温度。
真正的蜕变在财务领域。1997年读完华中理工大学硕士,她扎进华为财务部,一待就是十四个春秋。2003年牵头建全球统一财务组织,2005年搞出五个账务共享中心,2007年联手IBM推IFS变革,这八年硬仗打下来,华为财经从任正非说的"汉阳枪",变成了精准的"导航仪"。直到2011年当上CFO,外界才惊觉这个从基层拼上来的女人,原来是任正非的女儿。
2018年温哥华机场的那次扣留,成了最残酷的试炼。1028天里,她脚踝上的电子镣铐磨出印记,却始终保持着体面。2021年回国时那句"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让无数人红了眼眶。两年后她站上华为轮值董事长的位置,2025年对着8621亿的营收数据致辞时,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拿倒数第一的女孩。
三十多年走下来,从漏雨屋到全球舞台,孟晚舟的成长从来不是传奇剧本。就像她在都匀母校演讲时说的,路是脚踩出来的,那些打过的杂、熬过的夜、扛过的难,终究成了托举她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