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才了!”重庆,一个21岁小伙子,不打游戏,不刷手机,也不看电视,除了读书外

微光下的暮色 2025-10-01 11:15:30

“太有才了!”重庆,一个21岁小伙子,不打游戏,不刷手机,也不看电视,除了读书外,利用空闲的时间竟然手搓了一套机械战甲,穿身上之后战甲能自动开合,还可以接入AI语音,和战甲对话!网友:“不说了,点赞吧,这是大神”。 ​少年强则国强。如果好好培养,说不定这个小伙子未来就是一个科学家,因为他敢想敢干,还有头脑,是个人才。 ​他叫黄彦钧,是重庆交通大学一位大三的学生,手搓机械战甲是他的爱好,也是他从小到大的梦想,因为他对机械方面懂,又热爱研究,还真就让他搞成了,还给战甲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黄维斯! 提起“手搓”这俩字,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小打小闹的手工活,可黄彦钧的“手搓”,硬是搓出了科技感。没人知道这套“黄维斯”背后,藏着多少个泡在实验室的夜晚。重庆的夏天闷热,实验室里没有空调,他常常穿着被汗水浸透的T恤,对着一堆零件琢磨到后半夜。那些看起来精密的金属关节,起初只是废品站里淘来的旧轴承;能实现自动开合的液压杆,是他对着机械原理课本反复调试了几十次才搞定的;就连接入AI语音的模块,也是从网上买的基础配件,一点点编程、测试,直到能顺畅地跟战甲“对话”。 身边的同学偶尔会打趣他,说二十出头的年纪,别人都在约着打球、刷剧,他却整天跟冷冰冰的零件打交道,活得像个“老干部”。可黄彦钧从来不在意这些。他的书桌抽屉里,塞满了从小攒下的机械模型,最早的一个是小学时用雪糕棍拼的“机器人”,虽然粗糙,却被他用透明胶带缠了又缠,保存到现在。用他的话说,对机械的喜欢,就像刻在骨子里的习惯,看到齿轮转动、零件咬合,就觉得比什么都有意思。 有人说他运气好,随便捣鼓就出了名。可真要细想,这哪是运气?现在不少年轻人总喊着“怀才不遇”,抱怨没机会施展才华,可转头就把时间耗在无意义的刷手机里。黄彦钧不一样,他把别人用来娱乐的时间,都花在了自己的梦想上。没有专业的设备,就用最朴素的方式摸索;没有导师手把手指导,就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在网上找同行交流。这种不浮躁、肯沉下心做事的劲儿,比“手搓战甲”本身更难得。 不过话说回来,黄彦钧的走红,也戳中了很多人的期待。现在我们总在说要培养创新人才,可创新从来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像他这样,从一个小小的兴趣出发,敢想更敢做。当然,也有人担心,这样的“民间大神”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毕竟搞科研、做发明,光有热情不够,还需要专业的指导和资源支持。重庆交通大学已经注意到了他的才华,为他提供了更专业的实验室和设备,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为更多像黄彦钧这样的年轻人,多留一点包容和空间?不是所有人都要按照既定的轨迹成长,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爱好,说不定哪天就会开出意想不到的花。 黄彦钧的“黄维斯”或许不是最精密的机械战甲,但它像一面小镜子,照出了年轻人该有的样子——有热爱,有坚持,不被外界的喧嚣干扰,专注地把一件事做到底。这种劲头,比任何流量光环都更有力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微光下的暮色

微光下的暮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