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撑了15年,隋朝活了37年,连推翻清朝的民国也只存续了38年,个个都是“短命鬼”。但神奇的是,秦之后是400年的大汉盛世,隋之后是300年的大唐荣光,而咱们现在的时代,也正踩着前人的肩膀越走越稳。 秦朝和隋朝的短命,根子就在搞改革只图自己建功立业,把百姓的命不当回事,完全是“只管自己爽,不管别人死”的做派。 咱们先说说秦朝,这王朝统一六国多威风啊,可统一天下才15年就垮了,说白了就是把百姓往死里逼。 秦始皇一统后眼睛就盯着建功立业,北伐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凿灵渠,还修驰道、建阿房宫、造骊山陵,哪样都是耗人命的大工程。 当时全天下才2000万人,青壮年撑死了500万,可他一下子就征调了300万劳力,十个青壮年里六个都得去服役。 你想想,家里的男人被拉走干活,田地没人种,老人孩子没人管,地里长不出粮食还得交重税,这日子怎么过? 秦朝的律法还狠得要命,偷个东西可能就被砍手,服徭役晚到几天就杀头,陈胜吴广就是因为大雨误了期限,知道回去也是死,才被逼着造反的。 秦始皇自己享着六国美女,住着豪华宫殿,哪管百姓是不是在长城脚下冻饿而死,这种把人当牲口用的统治,能撑15年都算久的。 再看隋朝,隋文帝打下的家底多厚实啊,仓库里的粮食够吃五六十年,可到隋炀帝手里15年就败光了,这杨广比秦始皇还能折腾,登基八年就上马22项大工程,修洛阳城、挖运河、筑长城,还三征高句丽,总共动用了3000多万人次的劳力。 当时全国才4600万人,几乎所有男丁都被拉去干活,后来连妇女都得去服役,地里的庄稼全荒了。 更可气的是,他修大运河根本不是为了百姓,主要是为了自己巡游扬州享乐。第一次下扬州,光龙舟就造了几万艘,龙舟高五十尺,里面金玉装饰,带着二十万人随行,所到州县五百里内都得供吃供喝,老百姓辛苦攒的粮食全被糟蹋了。 有大臣劝他别这么铺张,直接就被砍了头。到后来,黄河以北千里没人烟,江淮之间长满野草,百姓要么饿死要么被抓去当兵,不造反才怪。李渊起兵的时候,几乎没遇到多少抵抗,因为百姓早就盼着这昏君倒台了。 再说说民国,撑了38年也垮了,毛病跟秦隋一模一样,本来推翻清朝是民心所向,可掌权后眼里只有权力争斗,根本不管百姓死活。 军阀混战打了十几年,到处都是战场,庄稼被踩烂,房子被烧光,老百姓只能逃荒要饭,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种的地要交粮,养的鸡要上税,甚至出门走路都要交钱,稍微反抗就被当“乱民”抓起来。 抗战胜利后更离谱,物价飞涨,早上能买一袋米的钱,到晚上只能买个馒头,老百姓饭都吃不上,可当官的照样贪污腐败,把美国援助的物资倒卖赚钱。 这种只顾自己发财、不管百姓死活的政权,怎么可能站得住脚? 可看看秦之后的汉朝,唐之后的唐朝,就明白差距在哪儿了。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亲眼见了秦朝怎么垮的,知道百姓最想要的是安稳。所以汉初根本不搞大工程,文帝景帝的时候,把田租减到三十税一,甚至好几年不收税,徭役也改成三年才服一次,老百姓终于能安安稳稳种地养家了。就这么休养生息几十年,汉朝人口多了,粮食满仓了,才有了后来的汉武盛世,撑了四百年。 唐朝更是把隋朝的教训刻在了心里。唐太宗李世民总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知道百姓是江山的根。 他接手隋朝留下的烂摊子后,首先就是减轻赋税,合并州县,把多余的官员裁掉,让老百姓少养些闲人。 隋朝的科举制是好东西,但杨广用它折腾人,唐朝就慢慢完善,让出身普通的人也能当官,大家心里服气。 唐太宗住的还是隋朝的旧宫殿,因为潮湿犯病也不建新的,对百姓却大方得很,灾年就开仓放粮,还派医生给百姓看病。就这么一步步来,唐朝才从战乱中恢复过来,有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足足撑了三百年。 其实历史早把道理摆得明明白白:百姓不是用来压榨的工具,是用来过日子的根本。秦隋民国的统治者,眼里只有自己的“丰功伟绩”,长城再长、运河再宽、权力再大,没了百姓的支持,全都是空架子。而汉朝唐朝还有咱们现在,最懂这个理。 现在咱们搞脱贫攻坚,让几千万人吃饱穿暖;修公路铁路,先考虑老百姓出行方便;建医院学校,让大家能看病、能上学,这才是真正踩着前人的肩膀往前走。 所以说,秦和隋的短命一点都不冤,不是什么命运巧合,就是他们自己作的,他们留下的那些好东西,汉唐捡起来用了,但更重要的是汉唐捡起来了“爱民”的道理。 历史就是这么公平,你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给你撑江山;你把老百姓当草芥,老百姓就把你拉下马,这道理从古到今都没变过,不管到什么时候,忘了老百姓,就等于忘了江山的根。
秦朝撑了15年,隋朝活了37年,连推翻清朝的民国也只存续了38年,个个都是“短命
万事浮华
2025-10-01 11:45: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