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一次当选总统的时候,局座张召忠曾经风趣的说:如果他连任两届的话,他一定能

巧珍 2025-10-01 13:51:25

特朗普第一次当选总统的时候,局座张召忠曾经风趣的说:如果他连任两届的话,他一定能把美国从老大带成老二。 张召忠不是在随口开炮。他当时就指出,特朗普不是传统政客,讲话随性,政策随时变,说得再响也可能反口不认账。 他这样的人上台,最大的风险不是做错,而是根本没人能预测他下一步要干什么。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国家战略的漏洞。 第一任期四年里,特朗普没少折腾。他一上来就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说环保影响美国就业;接着又退出《伊核协议》,把中东局势搅得更乱。 盟友也被他怼了个遍,北约被他批得体无完肤,连加拿大、德国都成了“占美国便宜”的国家。他把“美国优先”挂在嘴边,结果把自己搞成了孤家寡人。 2017年那次减税,被美国商界拍手欢迎,企业税从35%砍到了21%。可好景不长,国债也跟着涨,四年里飙了将近7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他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征税,对欧盟征税,对日本也不手软,结果全球供应链一片混乱,美国农民反倒成了最大“受害者”,大豆出口差点断了粮。 社会也没闲着,种族冲突、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一齐上。美国基尼系数飙到0.48,已经超过了很多发展中国家。 就连德国人对美国的信任度都掉到了51%,这可是在所谓“自由世界领袖”的任内发生的。 2025年,特朗普卷土重来,开始第二个任期。张召忠当年的那句玩笑,现在听起来有点冷。才半年时间,他就让“世界老大”的帽子越戴越松。 首先是关税战,他又来了。这次直接放话准备对中国商品加征60%的关税,连稀土这种战略物资都盯上了。 美方的算盘很清楚,想掐住中国的“高科技脖子”。但问题是,这一招用得太多,已经让很多国家开始未雨绸缪,想办法减少对美依赖。 北约也没逃过他的嘴炮。他提出要盟国把军费提高到GDP的5%。这可不是小数目,很多欧洲国家都直言“无法接受”。 结果就是,欧洲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防务,法国、德国带头搞“欧洲军”,防务自主的呼声越来越高。 经济压力一天天上来。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缩水0.5%,这是疫情之后首次季度负增长。国债则突破28.8万亿美元,已经不是“天文数字”可以形容的。 与此同时,中国这边动作频频。华为在2025年发布了基于自研架构的5纳米芯片,中芯国际实现7纳米芯片量产,直接打破了外界对“中国芯”的疑虑。 国际格局也在变。欧盟、沙特、东盟这些地区和国家,开始减少对美国的经济和安全依赖,转向多边合作。 中国推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逐步被更多国家接受。就连摩根士丹利都在报告中指出,中国GDP超过美国的时间点,可能提前到2027年。 张召忠当年的判断,正在一件件变成现实。而这些变化,并不是中国“赶上来”的速度太快,而是美国自己“往下掉”的速度太猛。 美国的问题,不只是特朗普一个人造成的。政治极化、两党恶斗、政府频繁停摆,这些都是“系统病”。政策换届就变,长远规划根本无从谈起。 再加上霸权思维根深蒂固,动不动就搞制裁、退群、拉帮结派,盟友自然心寒,别人也不再盲从。 反观中国,发展节奏稳中有进。五年规划一个接一个,科技、基建、制造业升级都在按部就班推进。 高铁里程十年翻了四倍,出口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在气候变化、自由贸易、数字规范等领域越来越多地站上C位。 美国曾经是全球领导者,不只是因为它有钱、有枪,更因为它有规则、有信誉。 但现在的美国,一方面用关税压别人,一方面自己撕合同、退协议,短期利益看起来赚了,长期信用却在慢慢透支。 张召忠的那句话,除了幽默,其实也是警钟。他提醒我们,霸权不是永恒的,领导力是靠制度、责任和共识维系的。 特朗普也许不是“毁掉美国”的人,但他确实在加速一个时代的终结。 未来的世界不会只有一个声音,中美之间不会只有对抗。竞争是常态,合作仍有空间。但谁能走得远,不光看今天谁跑得快,更看谁的步子稳、节奏准、方向清。 信息来源: 《特朗普已获得足够选举人票 正式获得总统职位》——央视新闻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巧珍

巧珍

关注我,来关注体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