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敢打了?很多人以为,2016年南海的两艘美国航母,是“主动撤退”。 错了!真相是,他们算清了一笔账:一场“打赢了也没油水,打输了就赔上国运”的消耗战,美国,根本耗不起。 整件事的起因,是一场由菲律宾单方面挑起的“南海仲裁案”。 2013年,菲律宾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把中国告上了海牙法庭,说中国在南海主张的“九段线”没有法律依据。中国从一开始就明确表态:“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 这根本就是一场政治闹剧,美国无非是想借别人之手,把南海的水搅浑,遏制中国发展。 到了2016年,仲裁结果快要公布的时候,美国再也按捺不住,直接亮出肌肉——两个航母战斗群,“里根号”和“斯坦尼斯号”,浩浩荡荡开进南海,战舰加起来十来艘,战机超过两百架,兵力足足两万人。 美军太平洋司令哈里斯还公然放话:“已经做好今夜就开战的准备!” 那种阵势,是冷战之后极其罕见的,气氛紧张得让人屏息。 但中国呢?中国没有退让。中国展现了强大的战备决心:三大舰队主力齐聚西沙,多艘驱逐舰、护卫舰实弹演习,连当时的“辽宁舰”都首次开赴南海参与演练。 更有外媒报道,中国火箭军也进入战备,被誉为“航母杀手”的东风-21D导弹已经蓄势待发。用当时一位中国国务委员的话说:“美国就算来十个航母舰队,也吓不倒中国人!” 你可能会问,美国当时这么强势,为什么最终选择撤退?不是因为心软,而是算盘打明白了。 第一,军事上他们根本占不到便宜。中国在南海已经构筑了强大的反介入体系,尤其是东风-21D和东风-26这类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远、精度高,专为打击大型舰艇设计。 用军事爱好者的话说,“只要你敢来,我就有能力让你回不去”。再加上中国当时的北斗系统已经能全程监控美舰动向,他们每走一步,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旦开火,美航母很可能成为活靶子,这种代价是美国承受不起的。 第二,美国国内和国际舆论也不支持他们真动手。那时奥巴马政府正处在大选前夕,真要为一纸仲裁对中国动武,不仅法理上站不住脚,政治上也极不明智。再加上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一改亲美路线,转向对华务实合作,美国顿时失去了在南海继续闹事的“马前卒”。没有本地支持,仗还怎么打? 第三,也是最现实的一点:战争打的不仅是武器,更是经济和后勤。 中国是世界上工业产能最强大的国家,光是导弹产量一个月就能补充上千枚。而美国呢?许多高端武器依赖全球供应链,真打起持久战,他们的弹药库存可能几周内就见底。 更何况,中美经济那时早已深度捆绑,双边贸易额超过8000亿美元。一旦开战,全球经济都会遭殃,美国自己也逃不掉。 所以,你看,不是美国“不想打”,而是他们认真推演后发觉:和中国发生正面冲突,赢面不大、风险极高、代价无法承受——这是一场打不赢的消耗战。 2016年那场对峙,让世界悄悄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它证明了一点:中国有决心、也有能力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过去几十年,我们默默发展军备、推进科技、积累国力,不是为了欺负别人,而是为了不让别人轻易欺负我们。 从更深层看,这场博弈也折射出全球格局的变化:美国一家独霸的时代正在慢慢结束,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但也绝不拿主权做交易——这一点,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得再清楚不过。 回过头看,2016年南海没有响起的炮声,背后其实是两国战略理性的胜利。 大国之间,一旦误判,后果不堪设想。但我们更应看到,这一切的底气,来源于国家的实力。 只有你自己够强大,别人才不敢轻易挑衅;只有你具备真正威慑力,才能换来长久的和平。 今天南海局势总体稳定,但国际斗争从未停止。 中国继续走自己的路:发展科技、巩固国防、扩大合作。2016年那一次,我们靠决心和实力顶住了压力,未来,我们依然会靠智慧和定力守住这片蔚蓝的海。 参考资料:2016年,中美海军南海对峙,一触即发,美双航母为何最后仓皇撤退——搜狐网
美国,为什么不敢打了?很多人以为,2016年南海的两艘美国航母,是“主动撤退”。
周律鸣法
2025-10-01 18:48: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