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想纳妾,就给妻子卓文君写了一封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

南风意史册 2025-10-01 18:51:04

司马相如想纳妾,就给妻子卓文君写了一封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看后含泪挥笔回信,司马相如从此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他终究是变了心......”当卓文君展开丈夫寄来的那封字迹潦草的家书时,手指突然颤抖起来。信上只有几行简单的数字,这位精通诗书的才女瞬间读懂了深意 —— 信中唯独缺了个 "亿" 字,"无亿" 便是 "无意"。她的夫君,竟要纳妾了。   临邛卓家是蜀地巨富,府邸占地百亩。身为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卓文君自小锦衣玉食。三岁时,父亲请来齐鲁大儒教她读《诗经》;五岁学音律,十二岁能背《离骚》;十四岁写的诗,已让父亲的门客们惊叹不已。   可在那个年代,女子的才华不过是闺阁里的点缀。卓王孙早为她规划好人生:嫁入门当户对的世家,相夫教子。   十六岁那年,卓文君嫁入程家。丈夫是位史书上未留名的贵族公子,来自比卓家更显赫的书香门第。   婚后的日子像一场漫长的礼仪课:每日按固定时辰起床、梳妆、向长辈请安;说话不可高声,走路不可疾行;就连她最爱的读书弹琴,也被斥为 "不务正业"。丈夫对她冷淡疏离,除了必要的应酬,几乎不踏足她的院落。   一年后,程公子病逝。十七岁的卓文君以寡妇身份回了卓家,成了临邛城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惋惜她青春守寡,有人暗指她 "克夫",更多人等着看卓王孙如何安排她的再嫁。   命运的转折,藏在父亲的一场宴会上。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如春风拂过她沉寂的心湖。琴声里裹着的炽热情意,让这个年轻的寡妇决意夜奔司马相如。   两人回到成都,面对的是家徒四壁的窘境。这位富家千金为了追随司马相如,竟挽起袖子当垆卖酒。   多年后,司马相如因《子虚赋》得汉武帝赏识,被召入京为官。卓文君满心欢喜地送别了他,怎会想到,长安的繁华终究迷了才子的眼。当那封字迹潦草的家书送到手中时,她在庭院里呆立了许久。   这位聪慧的女子猛地擦干眼泪,转身回了书房,提笔写下流传千古的《白头吟》与《怨郎诗》。她的回信也以数字串联,却比司马相如的信多了千般柔情、万般哀怨。   诗中数字从一到万,恰好补全了丈夫信中缺的 "亿"(意)。更绝妙的是随后附上的《白头吟》,像一记重锤敲在司马相如心头!   司马相如收到回信时,正是深秋。长安落叶纷飞,他仿佛看见临邛那个当垆卖酒的卓文君。诗里的字字血泪让他羞愧难当,更让他记起当年两人私奔时的誓言。   卓文君以智慧捍卫了自己的爱情,也让后世见识了一位汉代女性的才情与勇气。   这段佳话流传两千余年,不仅因数字诗的巧妙,更因它展现了古代知识女性罕见的自主精神。在男权至上的汉代,卓文君敢为爱私奔,敢对负心郎说 "不",最终以才华赢回了丈夫的心。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卓文君   文|知又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12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