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夏天,一位“学生”举枪打死了“恩师”,背后有何隐情? 1907年7月

律便利小店 2025-10-02 18:38:07

1907年夏天,一位“学生”举枪打死了“恩师”,背后有何隐情? 1907年7月6日,浙江巡抚恩铭正在官署办公,突然一阵枪响,他身中七枪,当场倒地。开枪的人,不是刺客,也不是仇人,而是他的学生——徐锡麟。 这事听起来像戏,可它确实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中国。一个是高官,一个是进士出身的热血青年,师生之间为何走到这一步?这背后,其实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家国情怀。 徐锡麟是浙江绍兴人,自小聪明,读书也刻苦,后来考上进士,做了官。他是安徽巡警学堂的监督,说白了就是警察学校的校长。 按理说,这样的人,有前途、有地位,何苦要去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刺杀清廷高官?这就得说说他的心事了。 那时候的清政府,已经是风雨飘摇。列强入侵,官员贪腐,民不聊生。徐锡麟在地方为官,看得多、懂得深。他心里明白,这样的国家再不改革、再不奋起,很可能就要被人瓜分了。 他不是一个人想这么做。那几年,像他这样有志青年不少,他们组成了同盟会,目标很明确:推翻腐朽的清朝,建立一个富强的新中国。 而恩铭,虽然是他的“老师”,但却是清廷的忠臣。他镇压过不少民间起义,对反清势力毫不手软。徐锡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要想让革命有个突破口,就得有人先站出来,点燃火种。 于是,他把枪藏在怀里,走进巡抚衙门。那天,恩铭正在跟人谈事,见到徐锡麟,还笑着点头。可没想到,下一秒,已经是枪声四起、血溅当场。 恩铭中枪倒地,他的随从也被打伤。事情发生得太突然,衙门里一片混乱。徐锡麟没打算逃,他被当场抓住。后来被押送回原籍审讯。 这时候,又有人提到了恩铭的妻子。她身份不一般,是庆亲王奕劻的女儿。庆亲王是当时清廷的重臣,权势极大。 她听闻丈夫遇害,怒火中烧,据说下令要“剖心剜肺、碎其子孙袋”,以泄心头之恨。这话听起来太残酷,但在那个时代,确实发生过类似的惩罚。 尤其是在权贵之家,“家法”往往比法律还严。徐锡麟最后被处以极刑,死时年仅31岁。有人说他是刺客,有人说他是英雄。 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他当时选择这种方式,可能并不只是为了仇恨,而是一种无奈的呐喊。那时候的中国,已经没有多少退路了。 改革派被打压,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以身试法,只为唤醒更多人。这事发生后不久,另一位革命者——秋瑾,也在绍兴英勇就义。 她和徐锡麟是好朋友,志同道合。两人的牺牲,成了晚清最后的警钟。几年之后,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走向终结。中国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 回头看徐锡麟的举动,也许我们会觉得太激烈。但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有人站出来,哪怕是赴死,也是历史的推动者。 现在的社会,已经稳定繁荣,靠的正是无数先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我们在享受安稳生活的时候,不妨也想想这些历史人物,想想他们当年为国家、为百姓所做的选择。

0 阅读:10
律便利小店

律便利小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