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唯一打三年游击战的主力师:伤亡极为惨重,两任政委都授上将,一叛徒也成了副科! 众所周知,在反围剿失败以后,红军不得不开始长征。 不过,虽然主力红军走了,但南方依旧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其中,作为红军在长江以南留守的唯一一支正规部队红16师,更是在这场战斗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惨烈牺牲。 这支部队曾先后抗击了国民党正规军16个师的围剿,仅1934年夏天就承受了国民党的嫡系部队9个师又3个旅以及湘鄂赣三省地方保安团的清剿,部队一度被打到只剩下70余人,但还是屹立不倒,三落三起浴火重生。 回看历史可知,红16师和湘鄂赣苏区其实很早就开始了惨烈的战斗。 1934年1月,新任省委书记陈寿昌和新任军区司令徐彦刚刚与老省委交接完工作,湘鄂赣苏区首府小源就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强攻,最终丢失。 后来国民党部队乘胜追击,试图攻占铜鼓排埠,当时根据地只有由伤病员组成的红16师第47团,人数不足800人,我军与敌血战,僵持两天后不得已撤出战斗。 好不容易省委和红16师主力会合,结果又遭到国民党三个师和地方保安团的包围,在这场血战中,红16师师长高咏生牺牲。 可众人来不及擦干眼泪,在转移的过程中再次遇到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部队甚至被打的只剩下一营人马。这就是三落三起的“第一落”。 红16师开局就遇到巨大打击不过红16师的几任领导层能力都在线,于陈寿昌和徐彦刚领导时期,他们就充分调动了湘鄂赣边苏区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老百姓都深受革命洗礼,不仅受到毛主席秋收起义影响,还经历过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因此红16师即使遭遇了这样大的损失,可依旧有当地老百姓积极参加红军。 正如资料记载,除了老小以外,青年十之八九都到红军中去了,所以红16师很快又焕发战力,甚至后来一度扩张到5000余人。 但湘鄂赣苏区战略位置太重要了,红16师在这里不仅可以牵制围堵长征的国军兵力,配合红军主力长征,而且还能对湘赣、湘鄂西、鄂豫皖等老苏区的革命斗争起到支援目的。 因此,每次红16师恢复点元气就又会遭到国民党几十倍的兵力的围剿。在这种级别的打压下,好不容易壮大到5000多人的红16师又遭遇第2次挫折,即麦市突围和两次大损失。红16师拼死与敌作战,部队最终被打的只剩下七八十人。 好在新接任的省委代理书记兼军区代理政委傅秋涛,成功稳住局面,而且又重新恢复建制,部队再次增加到1000余人。 只是没多久,第3次大挫败就来了,由于作战太过于艰苦,红16师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叛变事件,比如红16师先后两任师长方步舟和冯育云都先后叛变。 甚至国民党还设立招抚公署,竭尽招降纳叛股或分化之能事,对本就摇摇欲坠的红16师进行分化,根据傅秋涛后来的报告所说:我们跑到哪个地方,他就招呼到哪个地方。 而在连续三次挫败后,除了开篇提及的红16师师长高咏生牺牲以外,后来又陆续有湘鄂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陈寿昌牺牲,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兼红16师师长徐彦刚被当地歹徒杀害,他的继任者严图阁也因战伤和肺病恶化,不幸病逝。 还有两任参谋长魏平和郭子明,以及两任政治部主任林瑞笙和黎申庚先后牺牲,这些领干部的接连阵亡,又给红16师造成巨大动荡。 还好傅秋涛和钟期光等人顶住了压力,当时红16师喊出口号: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一条枪也要打下去。另外当地的百姓也是拼命的支持红军,决心和红军一起对抗国民党。 这中间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例如奉新县就有2个村民熊其吉和何保罗,他们一个把粮食和药品悄悄放在无人居住的屋内让红军来取,一个则冒着危险将重要情报放在坟墓或神龛之下,让红军去拿。 另外还有平江黄金洞苏区一个叫易丙凤的老大娘,她更是把自己唯一的儿子都送去参加红军,临走之前还把仅剩的一条床单给了儿子,眼看儿子不要,她只能母子俩各分一半,让儿子带着半条床单参加红军。 正是靠着老百姓的全力支持和红16师新任领导干部的正确领导,部队终于熬过三年惨烈的游击战争,后来又成为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建国以后,傅秋涛和钟期光这两位红16师的重要领导人被授予上将荣誉。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叛徒方步舟后来被既往不咎,1958年曾调到南京市民政局担任副科长。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红16师的斗争太惨了,即使方步舟在当时叛变,但他也依旧在1943年保护其辖区内的地下党员,甚至还被国民党第九战区以纵匪殃民的罪名拘捕入狱。 等到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后期时,他又率领部队起义,并参加了一系列的解放战斗,因此陈毅等人在讨论关于他的问题时,最终决定作出结论:将功折罪,既往不咎。 最后,对于红16师的历史地位,毛主席曾作出过重要指示:在同党中央没有联系的情况下 ,能坚持斗争,为革命保卫苏区保存了有生力量,这是很不错的。
参与铁原阻击战的三位铁血师长,都是谁?他们又是什么军衔?“1985年8月15日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