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最恐惧的事情 终于发生了! 它正在失去美国!它在加沙愚蠢的“种族灭绝”政策,正在让美国民主党的选民彻底寒心,当选民不再支持,议员们抛弃以色列,就只是时间问题! 美国竞选团队的秘密民调显示,在决定大选结果的六个关键摇摆州,35岁以下选民对以色列的支持率仅为28%。 更令人震惊的是,传统亲以色列的犹太裔选民群体出现明显分化:45岁以下的犹太裔美国人中,51%认为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隔离"。这种代际鸿沟,预示着美国对以政策的长期转向。 民主党基层的反弹尤为强烈,在威斯康星州初选期间,当地民主党委员会通过决议,要求立即停止对以军援。这是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美国主要政党地方组织首次通过此类决议。 2025年7月的军援表决中,37名民主党众议员投票反对向以色列提供额外资金。虽然议案最终通过,但反对票数创下历史纪录。 更值得关注的是,包括桑德斯在内的5名参议员联署要求对以色列使用《莱希法案》,该法案禁止向侵犯人权的国家提供军事援助。 国会研究服务处的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美国对以军援的实际交付速度已放缓30%。部分精确制导武器组件"因产能问题"延迟交付,这种技术性拖延反映行政系统的微妙态度。 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面临成立70年来最大危机。其传统金主、高盛集团前总裁科恩公开谴责加沙行动,并撤资2500万美元。更严重的是,新兴犹太组织"犹太声音促和平"的会员数在两年内激增300%,其抗议活动屡次登上全国头条。 政治捐款流向发生逆转,在2024年选举周期,亲以色列政治行动委员会的捐款额首次被巴勒斯坦权利组织反超。这种资金实力的变化,将直接影响2026年中期选举的候选人立场。 美军中央司令部悄然修改与以军的联合演习方案。原定的"城市巷战"科目被替换为"海上拦截",避免被视为对加沙作战的变相支持。更明显的是情报共享降级:以军申请获取的美军卫星侦察数据,审批时间从72小时延长至两周。 国防工业合作出现裂痕。洛马公司推迟向以色列交付F-35I的升级套件,理由是"技术兼容性问题"。而实际上,该公司正面临员工联署抗议,超过千名工程师拒绝参与对以军售项目。 联合国大会2025年8月以140票赞成、9票反对通过谴责以色列的决议,美国出人意料投下弃权票。这是近20年来美国首次未在联合国为以色列动用否决权,象征意义重大。 更致命的是国际刑事法院的进展。首席检察官已向内塔尼亚胡发出传票,虽然以色列非缔约国,但124个成员国有义务配合执行。 特朗普虽公开支持以色列,但其"美国优先"主张与无条件军援存在矛盾。在亚利桑那州的集会上,部分支持者高喊"先把钱花在边境墙上",反映极右翼对海外援助的抵触。 更棘手的是福音派群体的动摇。虽然该群体传统上亲以,但新生代信徒更关注社会正义议题。最新民调显示,40岁以下福音派信徒对巴勒斯坦人权的支持度达45%。 内塔尼亚胡政府低估了美国政治生态的变化。其依赖的共和党盟友正因党内斗争削弱,而民主党新生代对以色列的圣经情结淡漠。更严重的是,以军过度依赖美军情报和装备,一旦支持减弱,军事优势将大幅缩水。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也在变化,以色列高科技产业40%的投资来自美国,但硅谷初创企业正因员工压力撤资。英特尔已推迟在以色列的芯片厂扩建计划,这种趋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当前局势与1973年石油禁运时期有相似之处。当时美国因支持以色列遭阿拉伯国家制裁,引发国内油价暴涨。如今虽然能源格局变化,但通胀压力下的选民同样敏感于海外开支。 与1991年海湾战争时相比,以色列的战略价值下降。美国现在能通过阿联酋、沙特等新盟友维护中东利益,不必单独依赖以色列。这种替代选项的出现,削弱了以方的谈判地位。 白宫采取"说硬话,缓行动"策略。公开批评以色列定居点政策,但军援照常输送。这种矛盾做法既安抚进步派,又不突破传统政策底线。但这种走钢丝越来越难维持,国务卿布林肯最近的中东之行 2026年3月的以色列大选可能改变政策方向,若内塔尼亚胡下台,温和派上台有望缓和局势。2026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将检验民主党新立场是否获选民背书。 更紧迫的是加沙重建问题。若以色列继续阻挠国际援助,人道危机恶化将引发更大反弹。联合国估算需要240亿美元重建资金,这个数字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以关系正经历1948年以来最深刻的变革。不是突然断交的戏剧性破裂,而是共识逐渐侵蚀的慢性死亡。 当美国选民开始用"人权"而非"安全"视角看待中东,当年轻犹太人比祖辈更认同普世价值,这个特殊关系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以色列真正恐惧的,不是失去美国的武器,而是失去美国的灵魂。 参考资料: “这就是种族灭绝”,美媒:首次有美国在任参议员指控以色列在加沙犯下罪行.——环球网
没有哈马斯的加沙,民众才能安居乐业!2007年,哈马斯把法塔赫驱逐到约旦河
【9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