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10月19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19日报道,执政党自民党与在野党日本维新会已就联合执政达成一致,双方将于20日签署相关协议。这意味着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已基本确定将在首相指名选举中胜出。 自民党与维新会的合作模式被称作“阁外合作”,即维新会成员不入阁,仅通过国会投票支持自民党政策。 这种看似松散的联盟实则暗藏玄机:维新会既能借自民党实现参政,又不必为政策失误担责。就像2012年安倍与公明党组阁,表面上“自公联盟”执政长达七年,实则公明党在消费税改革等关键议题上屡次唱反调。 维新会开出的条件堪称苛刻:削减10%国会议席、全面禁止企业政治献金、两年内将食品消费税降至0%。 这些诉求直击自民党要害,自民党现有196个众议院席位,若削减10%将缩水至176席,距离过半数233席的差距扩大到57席。更致命的是,禁止企业献金将切断自民党70%的竞选资金来源,这无异于政治阉割。 作为安倍晋三的“旧部”,高市早苗被视作“安倍路线”继承者。她主张提高防卫费至GDP的2%,推动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这些政策与维新会的右翼主张不谋而合。 但安倍时代留下的烂摊子正在反噬:日本国债已突破1300万亿日元,相当于每个国民背负10万美元债务。 维新会提出的“零食品消费税”看似惠民,实则可能引发恶性通胀。2024年日本超市的鸡蛋价格同比上涨47%,若取消食品税,财政缺口将增加1.2万亿日元。 更危险的是,高市早苗计划重启核电站,这直接冲击维新会“去核电”基本盘。双方在能源政策上的分歧,可能成为联盟破裂的导火索。 日本战后78年历史中,联合执政平均存活期仅18个月。1994年村山富市组建“自社先联盟”,因消费税改革分歧仅维持8个月。 2007年安倍首次组阁,因养老金记录丢失事件导致公明党倒戈。这些案例揭示一个规律:弱势联合政府往往死于内耗。 当前自民党与维新会的联盟更脆弱。维新会虽在众议院拥有35席,但其中19席来自比例代表区,这些议员的选区集中在都市圈,与自民党的地方票仓天然对立。 2024年大阪市长选举中,自民党支持的候选人仅以0.8%优势险胜维新会支持的对手,暴露了两党选民基础的根本矛盾。 美国对此次联合执政的态度耐人寻味。10月15日美日防长会谈中,布林肯罕见未提及“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这被解读为对高市早苗强硬对华政策的敲打。 但维新会代表吉村洋文在记者会上宣称:“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石。”这种表态与自民党“对美协调”路线形成微妙共振。 中国方面已开始布局应对。10月18日,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紧急会见日本经团联会长十仓雅和,强调“稳定中日经贸关系符合双方利益”。 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的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应声下跌2.3%,暴露出市场对中日关系恶化的担忧。 高市早苗的性别突破看似是历史性进步,实则是政治算计的产物。维新会女性议员仅占党内4%,选择支持女性首相既能迎合国际舆论,又能转移对其右翼政策的批评。这种“政治正确”包装下的权力游戏,在日本政坛屡见不鲜。 联合执政协议中最诱人的承诺是“两年内实现GDP 3%增长”,但经济学家指出这违背经济规律。日本当前面临“三低困境”——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要实现高增长必须增发货币,这会加剧日元贬值。 2024年日元兑美元汇率已跌破160关口,若继续贬值,日本国债可能触发“庞氏骗局”式崩盘。 更现实的挑战来自地方财政。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与维新会代表同名)最近宣布削减公立学校午餐补贴,引发家长抗议。 若自民党-维新会联盟推行紧缩政策,可能激化社会矛盾。2025年1月大阪地铁罢工事件已造成日均200亿日元经济损失,这种“自残式”抗议可能重演。 当高市早苗在国会举起右手宣誓时,她接过的不仅是首相印绶,更是一个装满火药桶的潘多拉魔盒。从经济困境到外交危机,从派系斗争到民众信任流失,这个由利益编织的联盟注定步履维艰。 历史反复证明,日本政坛的“奇迹”往往以悲剧收场。1990年泡沫经济破裂前,日本人均GDP超过美国;2011年福岛核事故前,东京电力公司是世界500强第七。 如今,高市早苗和她的联盟站在相似的十字路口——是创造新历史,还是成为又一场政治灾难的主角?答案或许藏在东京街头那些举着“反对消费税”标语的抗议者眼中。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日媒:自民党与维新会就联合执政达成一致 高市早苗胜算增加 新华网2025-10-19 12:31北京
安世中国宣布,不再接受荷兰的任何指令,将独立运营,脱离荷兰方面管理。安世中
【62评论】【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