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紧急宣布:因为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停止采购,美

文人学社 2025-10-04 09:57:31

10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紧急宣布:因为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停止采购,美国豆农正承受巨大损失,直接点名中国,说咱们在贸易谈判里“停买”美国大豆,导致他们豆农日子不好过,还拍胸脯保证要从关税里拿钱补贴农民! 美国农业部 4 月公布的出口数据显示,截至当月 17 日的一周,中国仅购买 1800 吨美国大豆,较前一周的 72800 吨大幅缩减。 这种下滑并非偶然,到 8 月时,中国进口商完成的 9 月大豆预订单 800 万吨全部来自南美,10 月订单中 400 万吨也来自南美,占预期需求的一半。 中国曾占美国大豆出口市场的 60%,这样的转向自然会引发美国农业领域的反应。 大豆贸易格局的调整有迹可循。 2018 年贸易摩擦以来,巴西逐渐巩固了中国市场的供应地位。 2024 年数据显示,中国进口大豆 1.05 亿吨,其中自巴西进口 7465 万吨,占比 71.1%;自美国进口 2214 万吨,占比 21.1%。 进入 2025 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巴西戈亚斯州的大豆收割后,大量货物通过海运发往中国,宁波舟山港 4 月巴西大豆装卸量同比增长超三成,靠泊船艘次增长 48%。 巴西还专门出台政策建立专属大豆供应链,鼓励农民通过定制品种和流程增加对华出口份额。 美国豆农的压力确实在持续累积。 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等中西部大豆主产区,是美国重要的农业区域,当地农民依赖出口市场维持收益。 大豆价格受需求影响波动明显,美国大豆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曾指出,若关税持续,市场基本面将压低美国大豆价格。 7 月,这些主产区出现农民抗议活动,农业游说团体纷纷向白宫抱怨,认为关税政策是中国拒绝美国农产品的关键因素。 特朗普提到的补贴承诺,落地情况并不理想。 共和党人曾试图在 “大而美法案” 中削减公民营养补贴,以筹措 600 亿美元援助农民,但这些补贴即便能落实,也要等到下个作物年。 堪萨斯参议员杰瑞・莫兰公开表示,没看到政府有提供直接经济援助的实际提议。 更关键的是,农民群体更看重市场而非补偿,他们多次强调 “想要的是市场”,这比迟来的补贴更能解决根本问题。 寻找替代市场的尝试也未达预期。 美国曾在与日本的贸易协议中要求对方每年购买 80 亿美元农产品,但实际数据甚至低于 2020 至 2024 年间的年均 143 亿美元。 中国市场的规模和需求结构难以被简单替代,毕竟中国的大豆加工产业支撑着庞大的民生需求,稳定的供应是选择合作伙伴的核心标准。 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主席就曾表示,巴西与中国的大豆贸易建立在信任、稳定和供应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这种关系在疫情期间也得到了验证。 全球大豆贸易的演变,本质是供应链自主选择的结果。 中国在拓展多元进口格局,除巴西外,阿根廷大豆进口量在 2025 年也实现翻倍,达到 410 万吨。 美国农业部 5 月数据显示,截至当月 15 日的一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仅 21.78 万吨,较前一周减少 50%,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42.5 万吨。 这些数字背后,是各国根据贸易环境和自身需求做出的理性调整。 特朗普的社交媒体声明,更像是对国内农业诉求的回应。 但大豆贸易的走向早已超越单一因素影响,从品种改良到物流配套,从关税政策到市场信任,每个环节都在塑造新的贸易格局。 即便到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美国可能迎来部分对华销售机会,关税等不确定性仍会限制销量。 一颗大豆的流动,折射出全球贸易的韧性与活力。各国在供应链中寻找更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美国豆农的困境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调整双向发力,而补贴承诺能否兑现、贸易环境能否改善,才是决定未来大豆贸易走向的关键。这场围绕大豆的贸易互动,也让更多人看到,稳定的合作关系对各国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

0 阅读:0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