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付中国,不是去和它打仗!美国驻北约前大使说:中国有庞大的陆军、海军和空军,

文人学社 2025-10-05 09:57:41

我们对付中国,不是去和它打仗!美国驻北约前大使说:中国有庞大的陆军、海军和空军,以及数量不明的导弹、核武器,现在与它发生直接军事对抗,已没有取胜的把握。 这番判断背后,是中国国防力量的体系化成长。 海军舰艇总数已超过 370 艘,2025 年底预计达到 395 艘,福建舰完成多次海试,标志着航母编队作战能力进入新阶段。 空军歼 - 20 隐形战机数量稳步增加,隐身性能与超视距作战能力构建起空中屏障。 火箭军的东风 - 17 高超音速导弹服役多年,现有防空系统难以拦截,核武库形成陆基、海基等多维度投放能力,弹头数量已达约 600 枚。 这些力量的积累,不是为了挑起冲突,而是守护家园的必要支撑。 中国国防建设的投入始终保持理性克制。 2025 年国防预算约 2350 亿美元,仅占 GDP 的 1.5% 至 1.7%。同期美国军费达 8950 亿美元,占全球军费近四成,相当于第二名至第十名总和,占本国 GDP 的 3.5%。 这种差距清晰表明,中国从未参与军备竞赛,发展军力完全出于防御目的,与美国全球军事部署的霸权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内部对军力对比的认知已发生变化。 2023 年底,美国海军退役上将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曾断言中美开战中国十年也准备不好,时隔两年,中国军力的实际进展让这类言论失去市场。 2025 年 4 月,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公开表示,中国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力建设,相关表述被美媒解读为 “美国已非中国对手” 的信号。 美国防战略 2025 年版内部备忘录更坦言,中国正在重构全球军事边界,承认原有军事优势正在缩小。 军事对抗的风险成本早已超出任何一方承受范围。 美国在海外多年军事行动消耗巨大,伊拉克战争耗资上万亿美元,阿富汗战争持续二十年最终撤军,留下诸多烂摊子。 2025 年上半年,美国从叙利亚、伊拉克抽调部队,在红海应对胡塞武装袭击时也需小心规避风险,显露出力不从心的状态。 盟友体系同样松动,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虽与美国有合作,但均需权衡自身利益,不会轻易卷入军事冲突。 中国始终将和平发展作为核心诉求。 国防力量的提升与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紧密相关,是国家整体进步的自然结果。 2025 年,中国与巴基斯坦开展 “勇士” 系列演习,与俄罗斯深化军事合作,所有行动均以维护地区稳定为目标,不针对第三方。 即便面对外部压力,中国仍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分歧,用实际行动践行防御性国防政策。 美国驻北约前大使的表态,本质上是对现实的理性回归。 军事手段无法解决大国间的分歧,这一认知正在国际社会形成共识。 中国军力的发展,不是为了寻求对抗,而是为了拥有守护和平的能力,为全球安全提供更稳定的支撑。 那些曾经鼓吹军事对抗的声音,正在被更务实的思考取代,毕竟在相互依存的当今世界,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大国相处的智慧,在于承认彼此的实力,更在于找到共存的路径。 中国用多年发展证明,强大的国防与和平的追求可以并行不悖。美国内部对军事对抗风险的清醒认知,为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创造了条件。 当 “不打仗” 成为共识,大国之间便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议题上,让力量的成长真正服务于人类共同的福祉。

0 阅读:0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