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美国刚刚宣布 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将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以及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额外费用。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在10月3日发布的公告,揭开了这项备受争议政策的具体面纱。三类船舶成为重点打击目标:中资运营船每净吨收费50美元,中国建造的船每净吨18美元或每集装箱120美元取高者,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也要缴纳每净吨14美元的费用。 一艘中型集装箱船单次停靠美国港口的费用就可能飙升至68万美元,这样的天价账单正在压垮船东们的最后防线。全球航运市场瞬间绷紧了神经。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项普通的收费政策。细读条款才发现,它的设计充满心机:不仅针对挂中国旗的船只,连中国建造的船舶也在打击范围之内。 要知道,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的74.1%都落入了中国船厂手中。美国此举无异于要对全球航运业进行一场“去中国化”手术。 条款中明确规定:只要船东能提供在美国造船的订单证据,就可以获得长达三年的费用豁免。这种赤裸裸的胁迫,连掩饰都懒得掩饰。 船东们此刻正面临痛苦的抉择。继续使用中国船只,高昂的费用将直接把运输利润率从5%压榨到1%甚至亏损;转向日韩船厂,不仅要承受12%-15%的价格上浮,还要多等3-4个月的交付周期。 全球前十大班轮公司预计将遭受32亿美元的年度冲击,其中中远海运集团首当其冲,与东方海外一起要承担约15.3亿美元的费用。 这不仅仅是几家航运公司的损失。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发出警告,这些费用将“直接损害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最终通过更高的商品价格转嫁给每个普通人。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没有坐以待毙。9月30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正式生效,为反制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新条例明确规定,对采取歧视性措施的国家,中国可以采取收取特别费用、限制或禁止港口停靠等多种方式进行反制。有分析显示,中方设定的特别费用可能达到美方收费的四倍水平,起步就是每净吨200美元。 上海、深圳等主要港口已经调整规则:非中国造的船只锚泊费直接翻倍,使用美日韩印船队的靠泊优先级被降至C类。这意味着这些船只必须等待中国船和友好国家船舶完成后才能进港。 美国的算盘打得响亮,现实却可能让他们失望。美国商用造船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还不到0.1%,根本没有能力承接转移的订单。 汽车驱动美国这一游说团体向美国政府坦言,美国造船业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交付足够数量的船只,可行的替代方案根本不存在。 航运公司被迫调整航线,货主面临成本上涨,消费者最终承担高价,而美国的出口商也在抱怨“难以将产品运往海外”。 国际贸易原本应该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如今却被人为设置了一道道栅栏。当保护主义浪潮涌起,每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最新消息: 美国刚刚宣布 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将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
小野怪下士
2025-10-05 11:16:15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