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飞行员徐勇凌驾驶一架歼6战斗机,听错口令,撞上长机,坠毁在云南的深山老林中,最后他弃机跳伞逃生,不料,却在深山迷路8小时,陷入绝望之际,突然一声牛叫声却让他看到希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徐勇凌,1962年出生于杭州,家中有军人背景,从小他就对飞行充满了兴趣,这份热爱伴随他走过了青春的每一个阶段,虽然家境普通,但军营的氛围让他早早接触到了飞行的梦想,高中的时候,他尝试报名空军飞行员,结果由于各种原因未能通过选拔,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反而,他更加坚定了要飞上蓝天的决心。 尽管没有成为飞行员,他依然不甘心放弃这个梦想,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航空学院,尽管学习的是材料专业,但他心底始终燃烧着一个飞行的梦想,1984年,大学毕业后,他成功通过了空军体检,成为了首批双学士飞行员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勇凌的飞行技能逐渐提高,成为了空军的一员。 在飞行的道路上,徐勇凌并没有像很多人一样一路顺风,在1987年,他经历了人生中一次极为惊险的事件——那次生死一刻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1987年2月19日,徐勇凌驾驶歼-6战斗机,和长机一起执行双机超音速编队飞行训练,那时,飞行员们已经习惯了空中指令的高效与精准,然而,就在这一天,无线电指令发生了严重的误差,塔台传来的“360加力”由于信号干扰,传到徐勇凌的耳中却变成了“300加力”,这个错误的指令让两架高速飞行的战机开始急速靠近,在万米高空,以超过8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两架飞机在短短几秒钟内就接近到几米的距离。 本能的反应让徐勇凌猛地拉起操纵杆,但飞机还是失去了控制,旋转着下坠,他的座舱受损严重,仪表完全失灵,情况变得极其危险,面临着生死抉择,徐勇凌果断拉动了弹射手柄,自己被迅速弹射到万米高空,冷风刺骨,气温低得让他几乎失去意识,即便如此,他仍然在短短几秒钟内恢复了理智,打开了备用的降落伞,成功地在8000米的高度拉开了伞绳。 虽然他成功弹出座舱,但随后的险境却让他更接近死亡,降落伞打开后,徐勇凌以高速下降到地面,体力也迅速消耗殆尽,眼前的一切充满了未知,他知道,他必须保持冷静,才能生还。 降落伞带着他重重摔在云南的元谋县山区,这里的海拔超过1500米,山势陡峭,原始森林几乎没有人迹,他身上的飞行服破旧不堪,脚上的飞行靴也因为长时间的摩擦而磨损严重,更糟糕的是,他没有通讯设备,连指南针也因为周围的磁场干扰而失效,他只能凭借自己过去的求生训练,摸索着向前走。 面对饥饿、寒冷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徐勇凌在山中行走了超过六小时,体力已经接近极限,就在他几乎绝望时,远处传来了一声牛叫,听到声音后,徐勇凌挣扎着朝着声音的方向走去,那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空气中弥漫着湿气和泥土的味道,最终,他找到了声音的来源——一个正在放牛的彝族少年。 这个少年看上去并不特别强壮,但在关键时刻,他成了徐勇凌的救命恩人,语言不通的两人通过纸和铅笔进行简单的交流,徐勇凌用铅笔写下了“请带我去村公所”的字条,少年看到后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牛绳,背起徐勇凌,一起翻山越岭,朝着村庄赶去。 这个彝族少年叫尹正海,年仅15岁,虽然他年龄不大,但在山里长大的他,早已习惯了艰苦的生活,尹正海带着徐勇凌一路向前,终于在村里找到了救援,那时,村民们听说后纷纷赶来,手里拎着篮子,里头装着鸡蛋、水果和土豆等物品,看着这一幕,徐勇凌内心充满了感激,他已经饥渴交加,但那碗简单的蛋炒饭让他感觉到了人性的温暖,这一碗朴实无华的饭,是他在那个寒冷夜晚最难忘的味道。 之后,村民们迅速联系了乡政府,部队也很快派人赶到,徐勇凌的救援工作开始顺利进行,在离开时,他偷偷把20元钱塞进了尹正海的床下,那是他当时能够做出的最大感恩。 这场事故不仅对徐勇凌本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空军的通讯系统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教训,事故发生后,空军逐步推广了抗干扰电台和标准化的指令通话,使得类似的误解事件大大减少。 尽管事故带来了教训,徐勇凌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飞行梦想,他没有因此选择离开,而是更加刻苦钻研飞行技术,提升自己的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中国空军的首席试飞员之一,并在多次重大飞行任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徐勇凌的飞行生涯可谓是充满了挑战和突破,1989年,他被派往俄罗斯学习试飞技术,成为中国首批赴俄深造的飞行员之一,回国后,他不仅参与了歼-10战机的首飞任务,还在试飞中积累了数千小时的飞行经验,每一次的试飞都是对技术和勇气的巨大考验,但他从未退缩。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歼10首席试飞员寻救命恩人,29年前曾坠机云南获男孩营救》
🐼有人说这次阅兵中我们的轰炸机轰6N不够惊艳,没有看到我们期待已久的轰20
【8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