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敢对中国开战吗?说出来可能不信,印度不光是敢,而且还非常想,因为印度人普遍认为打得过中国。 这事儿得从几十年前说起,1962年那场边境冲突,在咱们看来是自卫反击,但在印度的记忆里可不是这么回事。 他们很少提当时自己主动挑衅的事儿,反倒把战败说成是被“偷袭”,还把这当成了“国耻”。 更关键的是,这种经过改写的历史,通过课本、电影一代代传下来,慢慢就成了印国民众心里的一个“疙瘩”,也就是常说的“心魔”。 这种“一定要翻身”的念头,再加上政客们时不时拿“中国威胁”转移国内矛盾,民族主义情绪一上来,不少人就觉得跟中国再较量一次,肯定能赢回来。 后来印度经济发展得不错,GDP突破3万亿、4万亿美元大关的时候,老百姓的自豪感一下子就上来了。大家很自然地觉得,钱包鼓了,国家军事实力肯定也跟着变强了。 这种从经济自信到军事自信的转变,没什么太多实际依据,更像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暗示,但却让“能打过中国”的信念更牢固了。 再看军事方面,印度的武器装备经常被媒体拿出来说,什么法国的“阵风”战机、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美国的阿帕奇直升机,听着全是好东西,外人一看还真觉得挺厉害。 可实际上这些装备来自好几个国家,就像一堆不兼容的积木,后勤维修的时候特别麻烦,手册有好几种语言,零件也经常对不上号。 而且印度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大部分都花在了给士兵发工资和维护这些“万国牌”装备上,真正能用来提升战斗力的没多少。 他们空军飞机出勤率还不到六成,好多老旧的米格-21还在凑合用,却没人愿意正视自家战机数量才600多架,而中国有3000多架的悬殊差距。 在战场认知上,印度也有点想当然。他们觉得自己在喜马拉雅山区驻扎时间长,有“高原作战经验”,觉得恶劣的自然环境就是最好的防御。 可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的时候,印军士兵连足够的御寒装备都没有,前线补给靠骡马驮、靠空投,效率特别低。 反观咱们,铁路、公路都修到了前沿,无人机还能给士兵送热乎饭。所谓的“经验”,在现代化后勤保障面前,根本不管用。 还有人幻想用海军封锁印度洋,切断中国的能源供应,却没看到中国早就通过中亚陆路管道等方式,实现了能源进口多元化,海军技术也早就赶上来了。 印度这种“一定能打赢”的想法,根本不是基于真实的实力对比,而是历史心魔、对经济和军事的错误认知,再加上战场错觉凑出来的。 这种集体性的盲目乐观特别危险,很容易导致误判。虽然现在两国高层还在沟通,民间也有不少人希望关系能缓和,但印度要是一直活在这种幻想里,不直面现实,迟早要出问题。 国家之间的较量,靠的是实打实的实力和清醒的认知,不是靠自我麻痹的信念。
【人渣】当地时间10月5日,以色列陆军电台报道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在
【6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