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钱学森在中关村大街散步时,碰到一个乞丐向他乞讨。当钱学森仔细一瞧,却大惊失色,乞丐居然是自己的老师。被认出来后,乞丐却挥着手,让钱学森不要理他,离他远远的。 乞丐穿得破破烂烂,衣服根本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身上裹得歪歪扭扭,好像一阵风就能吹透。背驼得很厉害,像是被什么重物压了好多年,一双鞋子早就磨破了底,里面的棉絮都露了出来,黑乎乎的一团。 钱学森看着这模样,心里不是滋味,顺手就想从口袋里掏钱给对方。 可就在他的手快要递过去的时候,他不经意间抬眼,看清了乞丐那张浮肿的脸。这一看,钱学森整个人都僵住了,手停在半空中,半天没动。 他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衣衫褴褛、在街头乞讨的人,竟然是自己的老师——叶企孙。 叶企孙是谁啊? 那可是中国物理学的奠基人,当年在学界那是响当当的人物,培养出了无数优秀的学生,钱学森能有后来的成就,离不开叶企孙的教导。 可现在,曾经意气风发的恩师,居然落到了这般田地,钱学森的心里又震惊又心疼,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喉咙也像被什么堵住似的,说不出话来。 更让钱学森没想到的是,叶企孙也认出了他。本以为久别重逢,老师会有几分欣喜,可叶企孙的反应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他的眼神里没有半分见到学生的高兴,反而充满了一种近乎凶狠的决绝。然后猛地抬起手,用力挥了挥,还特意压低了声音,语气急促又带着点嘶吼的意味,就是想让钱学森赶紧走,别管他,也别靠近他。 钱学森站在原地,心里又酸又涩。他知道老师肯定是遭遇了什么难事,可老师这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帮忙。 后来他才慢慢了解到,叶企孙那段时间过得有多难。他被人扣上了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在大庭广众之下受辱,脖子上挂着牌子,甚至还被迫在碎玻璃上跪下。 他亲手创办的清华物理系,曾经倾注了他无数心血,连实验室里的设备都是他自掏腰包购置的,可最后却被砸得稀烂。 那些他从国外辛辛苦苦带回来的精密仪器,原本是想用来助力中国科学发展的,结果却被当成废铜烂铁扔在操场上。 好好的一个学界泰斗,最后却被剥夺了住所,工资也停发了,只能流落在街头,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更让他痛苦的是,他的得意门生熊大缜还因为他丢了性命,这成了他心里永远的伤疤。 就算遭遇了这么多苦难,叶企孙心里的那份骨气却没丢。他之所以赶钱学森走,就是不想连累自己的学生。 从当年力排众议送钱学森出国深造,到如今在街头决绝驱赶,他始终把学生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爱护学生胜过爱护自己。 他可以忍受牢狱之苦,冬天没有暖和的被褥,夏天连口干净的水都喝不上;也可以靠着每月仅有的50元生活费,捡破烂过日子,但他绝不能让学生因为自己陷入险境,更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这般狼狈的模样,这份师道尊严,是他最后的坚守。 钱学森哪能真的不管老师,他悄悄跟在叶企孙后面,四处打听老师的情况,之后又联系了王大珩、华罗庚等同学,大家一起凑钱,想办法帮老师改善生活。吕正操将军知道这事儿后,特别气愤,到处奔走,就是要为叶企孙讨回公道。 好在正义虽然来得晚了点,但终究没有缺席。1972年5月,叶企孙恢复了教授职务和待遇,也有了新的住所。 1975年,对他的审查也结束了。终于,他又能拿起物理书籍,给年轻人讲解难题了。1976年春节,老朋友和学生们都来看他,那天,叶企孙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可常年的苦难早就把他的身体拖垮了。1977年1月,79岁的叶企孙永远地离开了。而官方为他平反的文件,是在他去世之后才正式下达的。他走后,只留下了一摞摞工整的实验笔记和教案。 现在,在清华大学物理系门口,立着叶企孙先生的铜像,底座上刻着“中国物理学奠基人”。这尊铜像,不仅是对他贡献的认可,更是对他尊严的重塑。 有清华的学生说,每当科研遇到瓶颈,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去铜像前站一会儿,好像能从先生身上汲取力量,还有人会在铜像前留下半个面包,这是后辈对先生无声的缅怀与敬意。 叶企孙用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尊严从来不是顺境中的光鲜亮丽,而是在逆境中,依然清楚自己要守护什么。 从当年用罐头盒做实验、艰难探索科学道路的年代,到如今科研条件越来越好、经费充足的时代,这种坚守初心、保有风骨的精神,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永远不能丢掉的东西。
1972年,钱学森在中关村大街散步时,碰到一个乞丐向他乞讨。当钱学森仔细一瞧,却
栗頿聊
2025-10-07 15:40: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