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大豆之后,阿根廷再在高粱上发力,就算得罪美国,也要卖给中国 阿根廷真是看准机会就下手,这回又在高粱上来了个“大动作”。前脚刚刚在大豆出口上玩了个零关税的“闪电战”,后脚又瞄准高粱市场,专门为中国“量身定制”出口标准。 中美贸易僵局没缓和,阿根廷倒是忙着在夹缝里做大买卖。米莱政府不谈什么主义,直接拿算盘算利益,哪怕让美国不高兴,生意才是王道。 阿根廷的算盘打得响不响?美国会不会生气?中国是不是又成了大赢家?这波操作背后,国际贸易的门道和人情世故都藏着呢。 2023年9月底,阿根廷总统米莱突然搞了个大新闻,大豆出口税直接从26%砍到零。 消息一出,中国企业像闻到肉香的老猫,立刻下单抢购,65万吨到130万吨大豆几天内就被中国打包带走。阿根廷政府这边刚把大豆送出港口,转头又把出口税给恢复了。 美国那边的反应也没让人失望,财长耶伦公开表示不满,说阿根廷扰乱了中美之间的贸易节奏。 其实外面怎么看不重要,阿根廷总统更在乎的是,自己国家捞到好处,再说什么“反社会主义”也得让路。 大豆这一仗,阿根廷靠着政策突袭,精准切走美国一块蛋糕,让中国捞了个实惠,也让自己赚了个盆满钵满。 有了大豆的甜头,阿根廷很快又把目光盯上了高粱。阿根廷农业部门专门调整高粱出口标准,把破碎颗粒比例卡得更严,直接就对准了中国买家的要求。 2023年前八个月,阿根廷高粱出口总量有123万吨,其中122万吨都进了中国的粮仓。 要知道,过去中国高粱差不多九成都是从美国买的,阿根廷这次算是“趁火打劫”,在中美谈判还没谈拢的时候,果断插队进场。 新华社评论说得直接,这就是阿根廷又一次“背刺”美国。虽然高粱的市场体量比大豆小多了,但蚂蚁多了也能搬大象,这种“蚕食”美国市场的做法,时间长了也够美国喝一壶。 阿根廷这类中等国家,平时夹在大国之间没啥太多话语权,但只要抓住风口,哪怕是“吃点小灶”,也能从大国博弈里薅点油水。 其实这波操作放在全球贸易背景下看,更能体会到什么叫“利益高于一切”。全球大豆贸易,谁是大买家?中国稳坐头把交椅,进口量占了全球一半还多。 以前美国独占鳌头,阿根廷只能喝点汤。可自打中美贸易战开打,局势就变了味。阿根廷一看美国和中国闹别扭,立刻见缝插针、见利就上,不管背后的政治色彩,先把生意做了再说。 米莱和特朗普原本私交不错,如今因为农产品出口,美国甚至考虑暂停给阿根廷的200亿美元援助。贸易战把各国的算盘全敲响了,没人还傻乎乎讲“铁杆盟友”,都是看谁家钱多、买得快。 金融时报的分析说得明白,贸易战让各国重新想清楚了“关系”到底值多少钱。美国自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把盟友推向新的生意伙伴。 阿根廷这波操作,表面上是“违背盟友情谊”,其实只是全球化下的小国自保。谁都明白,国际市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买卖。 阿根廷从大豆到高粱,这一连串的“组合拳”,最终都绕不开国际贸易那点老道理。谁能在关键时刻满足中国需求,谁就能分一杯羹。 对阿根廷来说,哪怕明知道可能被美国秋后算账,也要趁着窗口期把钱袋子先装满。中国这边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不搞强买强卖,靠着庞大的市场需求,总能吸引到全球各路玩家。 美国想靠贸易战掌控节奏,结果却让市场格局更加多元化。阿根廷的选择,其实是全球经济“多中心化”的缩影。背后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政治操盘,归根结底,就是“谁给钱多,跟谁走”。 最后绕回到开头,这场从大豆到高粱的出口大戏,不光是阿根廷自己的小算盘,更是全球贸易大棋盘上的一颗子。 生意面前,主义都是浮云。世界市场永远是利益优先,谁握住筹码,谁就能说话。 阿根廷这波操作,短期内吃到了红利,未来风向怎么变,没人能保证。但有一点大家心里都明白,全球化的路上,只有会算账的,才能活得滋润。 参考资料:阿根廷提升高粱出口标准:就算得罪美国,也得卖给中国 2025-10-07 10:56:29 观察者网
中国决定不再使用美国港口,并向特朗普政府开出罚单,最高税率提升78%,既然特朗普
【49评论】【7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