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飞行员高长吉无视毛主席禁令,直接击落一架闯入我国的敌方侦察机,谁料,

巧珍 2025-10-07 19:34:27

1965年,飞行员高长吉无视毛主席禁令,直接击落一架闯入我国的敌方侦察机,谁料,这却让空军领导陷入两难境地。 1965年3月18日,南中国海的天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空战,高长吉这位空军副大队长,在国家领空遭遇威胁时选择了“违令出击”。他没有等命令撤退,而是一口气追出海面,击落一架美制RF-101侦察机。 这一击干脆利落,却也惹出了不小的麻烦,因为他违反了毛主席当时亲自下达的“不得越海作战”禁令,原本可能以“顶风作案”收场的事件,最后却迎来了出人意料的转折:他不仅没有被处分,反而被毛主席点名嘉奖。这一战不只是打下一架敌机,更打破了空军作战思维的“紧箍咒”。 20世纪60年代,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在台海上空日益升温,美国与台湾当局勾连频繁,美制RF-101“巫毒”侦察机几乎成了大陆上空的常客。 这种飞机速度快、飞得低,还长着一副“隐身”本领,专挑我军雷达盲区钻。对当时仍在技术追赶阶段的中国空军来说,这无疑是个极难缠的“空中幽灵”。 而更让飞行员们头疼的,是来自地面的一道禁令,1958年后毛主席出于战略考量,明确要求空军不得越海作战,这不是软弱,而是权衡——在冷战高压下,一旦中美正面冲突升级,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这纸禁令看似限制了空军的拳脚,实则是国家整体安全战略中的一步稳棋,但现实战场不讲体面,这些比歼-6快、比雷达滑的“妖中妖”,一次次挑衅边界,搞情报、探部署、摸底线,几乎成了空军心头的“钉子户”。 为此空军专门成立了“打妖队”,这不是电视剧桥段,而是真刀真枪的应对部队。高长吉,就是这支队伍里的关键一子。 1965年3月18日广东汕头上空雷达响起警报,又有两架RF-101突破防线飞来。高长吉接令升空,驾驶国产歼-6战机直扑目标区域,在那个年代,歼-6并非性能最先进的战机,但它小巧灵活、加速快,在短兵相接中仍有一战之力。 高长吉守在预定空域,不久锁定目标,迅速进入追击状态。敌机反应极快,立刻掉头朝公海逃窜,就在这时地面指挥部下达了返航命令,原因很简单:敌机即将越界,交战意味着违反禁令,高长吉此时油量告急,追与撤的窗口只剩下十几秒。 这不是简单的“听令与否”的问题,而是一次价值观的碰撞:是守纪律,还是护国门?高长吉咬牙一冲,决定赌一次。 他咬住敌机尾翼,在距离不到500米的高空拉开火力,一发命中,敌机坠海。这场追击,从发现到击落,只用了短短3分40秒,但留给空军的反思,却远不止于此。 胜利归来高长吉没有庆功,反而主动向组织请罪,他知道自己违令了,而在那个纪律极其严格的年代,这种行为很可能意味着军法从事。空军高层一时间陷入两难:处分他,是照章办事,却寒了前线将士的心;不处分,又等于公开挑战最高决策。 事情很快上报中央。毛主席看完汇报,只批了八个字:“有功无过,奖!”接着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拘泥条条框框,如何打胜仗?”这不仅为高长吉解了围,更为整个空军指明了方向——在原则不动摇的大前提下,战场上需要的是敢打敢拼、有判断力的战士,而不是只会机械执行命令的“机器人”。 高长吉不仅没有被处分,反而被授予荣誉称号,并很快晋升,成为中国空军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那场空战,也成了我军第一次击落RF-101的记录,打破了敌机“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场胜利对敌方震慑巨大。当年援引五角大楼匿名情报官员的话称,美国方面曾一度暂停RF-101对华侦察任务,以评估“中方空军的战斗力变化”。此后类似侦察的频率确实明显回落,说明这场战斗不仅赢在战术层面,更在战略上压住了对方的气焰。 毛主席的批示被广泛传达至部队前线,引发了强烈反响,一线指挥员第一次感受到“打胜仗”不只是口号,而是可以靠灵活应变实现的目标,高长吉的案例,成了空军战术突破的活教材,很多后来被称为“经典战例”的行动中,都能看见它的影子。 这场3分40秒的空战,远不止一场胜利那么简单,它是一次军人血性与国家战略的对话,一次纪律与担当的较量,一次打破思维边界的突破。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高长吉不是在犯错,而是在用行动告诉后人:真正的忠诚,不是机械地服从,而是在关键时刻,选对方向,开火。 参考资料: 飞行员冒死击落台岛侦察机,回来向领导检讨:我愿接受处分 2025-09-28 搜狐网 英雄飞行员高长吉:面对来犯敌机 他果断按下发射钮. 中文期刊. [2024-07-05]

0 阅读:224
巧珍

巧珍

关注我,来关注体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