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在等中国,其实目前不仅仅是朝鲜在等中国,美国、韩国也在等中国。甚至,全球的关注点都在中国身上,因为中国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全球的局势和经济发展! 朝鲜这次把劳动党建党 80 周年这事儿看得比啥都重,说白了就是想借这机会把 “孤立” 的帽子摘了,毕竟从 2006 年第一次搞核试验后,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就没断过,国际上能说上话的朋友本就不多,这时候要是没几个重量级伙伴站台,光自己在那儿办庆典,撑死了也就是场 “自家人的热闹”。 所以梅德韦杰夫 10 月 6 日一宣布要率团去,全球的目光立马就跟钉钉子似的扎在中国外交部上 —— 大家都门儿清,俄罗斯去了是给政治支持,但真正能让这场庆典 “分量翻倍” 的,还得看中国的态度。 那一天多的 “空窗期” 里,韩联社的记者盯着中国发言人的嘴跟盯开奖号码似的,每句话都逐字分析;路透社直接把标题写成 “半岛局势的‘中国开关’何时按下”;连美国国务院的记者会都乱了套,记者追着问 “中方要是去了,你们对朝策略会不会变”,那阵仗,比看世界杯决赛还紧张。 其实朝鲜心里比谁都明白,光秀导弹坦克没用,现在这局势,“朋友圈” 的成色比武器的型号更重要。这些年朝鲜的日子不好过,外贸里头 60% 以上的生意都得跟中国做,大米、化肥这些民生必需品,不少也得靠中国的援助撑着;要是没了中国这层支撑,别说打破孤立,连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都得打折扣。 所以它等中国表态,等的不只是个人来出席,更是想借中国的分量告诉全世界:我不是没人管的 “孤家寡人”,有大国站在我这边。 就像 2017 年那会儿,美国要对朝鲜动真格的,又是派航母又是放狠话,最后还是中国站出来提 “双暂停” 倡议,一边劝朝鲜别搞核试验,一边让美国别搞军演,才把快烧起来的局势摁下去 —— 那回之后,朝鲜就更清楚,中国的态度可不是 “可有可无”,而是能实实在在稳住局面的 “定海神针”。 再说美国,嘴上喊着 “印太战略”,把日韩当棋子似的摆来摆去,可真到了半岛问题上,还得看中国的脸色。早年间六方会谈能开起来,全是中国在中间搭台子,2005 年第四轮会谈达成共同声明,朝鲜承诺弃核、美国放弃敌对政策,那背后是中国外交官一家家去谈,把朝美两边的 “火气” 都捋顺了才成的。 现在美国又想逼朝鲜让步,可没中国从中沟通,朝美俩谁也不服谁,光靠喊话根本没用 —— 你看 9 月份美日韩搞的 “坚毅之龙 2025” 演习,拉了 1.9 万人,还把 “堤丰” 中程导弹拉到冲绳,看着挺唬人,可朝鲜该干嘛还干嘛,一点没怵,为啥?因为它知道,美国没中国帮忙,根本没法跟自己坐下来好好谈。 美国心里也门儿清,所以才会在那段 “空窗期” 里急着打听中国的态度,毕竟要是中国不去,它想借军演压朝鲜的算盘,大概率要落空。 韩国就更现实了,李在明前段时间还在联合国喊 “要打破半岛恶性循环”,转头就悄悄派特使找中方,问 “能不能帮忙牵个线,让朝韩坐下来聊聊”。它比谁都清楚,自己夹在美朝中间最难受,一边得跟着美国搞军演,怕被美国甩了;一边又怕把朝鲜惹毛了,导弹对着自己家门口。 所以它等中国表态,等的是中国能给半岛 “降降温”,毕竟只要中国愿意开口,朝鲜那边多少会给点面子,自己也能少受点夹板气。 至于全球关注,那更是再正常不过了,现在的中国早不是几十年前,一言一行都能牵动全球的神经。就说朝鲜这庆典,中国要是去了,意味着东北亚的 “稳定锚” 还在,周边国家不用怕局势失控;要是不去,不少国家就得赶紧琢磨 “要不要调整对朝政策”,连国际金价都得跟着波动 —— 毕竟大家都知道,半岛这地方,中国的态度就是 “晴雨表”。 梅德韦杰夫去,是给了政治上的底气;中国重要领导人去,给的可是 “全套保障”—— 既有政治上的站台,让国际社会不敢随便轻视朝鲜;还有经济上的潜在合作,毕竟中国要是愿意跟朝鲜深化合作,就能帮它缓解制裁带来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能帮它稳住地区局势,不让美国随便挑事。这两下一对比,美日韩搞的那些军演就显得有点 “虚” 了,1.9 万人的部队、再先进的导弹,也挡不住中俄联手给朝鲜撑场面;联合国的制裁再严,只要中国在,朝鲜就不愁被彻底孤立。 所以说,不光是朝鲜在等中国,美国、韩国,还有那些盯着半岛局势的国家,都在等中国的态度。毕竟这些年下来,大家都看明白了:半岛的事儿,没中国参与,根本解决不了;中国的一句话,能让局势松下来,也能让大家都提着心。 就像那段 “空窗期” 里,全球媒体都在猜 “中国会不会去”,跟猜世界杯冠军似的,为啥?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一表态,半岛的 “剧本” 就得改,进而影响到全球的战略布局和经济走向 —— 这就是中国的分量,也是为啥所有人都在等中国的原因。
朝美韩均在静候“中国”的动向。截止到2025年10月6日,中国一直没有公开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