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年11月,72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

是逸屹呀 2025-10-08 12:36:04

“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 年 11 月,72 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聘书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揭开了他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积怨。   今年10月当紫光集团宣布17纳米DRAM芯片量产良率突破92%时,这则消息像一声回响,为一个已故日本工程师的故事画上了句号,他叫坂本幸雄,一个曾放言“我来中国就是为了报仇”的老人,他确实做到了,只不过这场复仇的终点,是一场献给昔日对手的、最意想不到的胜利。   坂本幸雄的这股执念,是被地缘政治的巨轮碾碎后留下的烙印,他曾是日本半导体黄金时代的亲历者,那个日本DRAM独占九成市场的疯狂年代,他本人也足够传奇,36岁就在德州仪器当上副总裁,后来执掌由日立、NEC等巨头合并而成的尔必达,为了攻克技术,他能把自己的房产抵押出去,每天只睡四个钟头,硬是把公司带到了全球第三。   可个人的拼命,在系统性的绞杀面前显得那么无力,从1987年那要命的100%关税,到美国司法部开出的天价罚单,再到破产前夜美光公司那场口头答应却背后捅刀的“表演”,2012年,当尔必达被美光以20亿美元的低价吞下时,坂本幸雄能带走的,只有他那本写满了从20纳米到14纳米技术路径的研发笔记,那里面是他半生的心血,也是他复仇的火种。   这股火需要一个战场,2018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让中国半导体产业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坂本幸雄的个人恩怨,恰好与一个国家的战略困境撞了个满怀,于是在2019年,72岁的他带着18名旧部和那本笔记,应紫光之邀来到了中国,这根本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引进,更像是一个被旧秩序抛弃的技术领袖,和一个渴望打破封锁的新兴力量之间的一场豪赌。   在中国,坂本幸雄复仇的方式,带着一股近乎偏执的狠劲,他要求实验室的误差必须控制在0.1微米内,进度必须比三星快一天,有年轻工程师叫苦,他就亲自上阵,在操作台前一站就是三小时,汗水湿透了衣服,这股劲头,让团队在2020年就攻克了22纳米DDR4芯片技术。   但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在庆功宴上,大家都在庆祝,他却还在车间里对着笔记给工程师们讲解,嘴里念叨着:“技术要传下去,才不会再被卡脖子。”他开始毫无保留地将在尔必达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中国,四年里带出了超过200名核心工程师,还搞起了“中日技术交流计划”。   他给远在日本的女儿打电话说:“现在只想看中国年轻人超过他们。”那一刻他个人的复仇执念,已经悄然升华为一种传承的使命,他要报复的,不再是美光或者三星,而是那个曾经碾碎过他的技术垄断秩序本身。   坂本幸雄的仇报了,他的胜利,没有让任何一家对手的公司倒闭,而是在中国催生了一个足以让它们夜不能寐的强大对手,他培养的团队,让车载DRAM产品进入了比亚迪和蔚来的供应链,他笔记最后一页的17纳米技术参数,如今在中国变成了现实。   一个因霸权而生的个人执念,最终通过创造另一个技术高地,成为了消解霸权的力量,这或许就是最高明的复仇,不是毁灭,而是创造。   以上信息来源于界面新闻 尔必达社长坂本幸雄复出,担任紫光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日本分公司CEO

0 阅读:32
是逸屹呀

是逸屹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