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欧美死活不肯给中国大飞机适航证会如何?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拿不到欧美的适航证,

水绿玩转世界 2025-10-08 13:21:10

要是欧美死活不肯给中国大飞机适航证会如何?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拿不到欧美的适航证,C919还真干不掉波音。对新飞机来说,这张证就是跨入国际市场的“门票”。没有FAA和EASA的同意,它就不能在欧美上空飞。而买家也很看重心理安全感:只要欧美认可了,那飞机就值钱、也更靠谱。   C919都在国内飞了挺久了,安全记录一直不错,可欧美那边的适航证始终没个准信,欧洲航空安全局早前放话,2028年以前想拿证根本不可能,所有系统都得重新测试,流程拖个三五年很正常。   而美国更干脆,连审查程序都没启动,就这么一直装死,压根不提发证的事,这事儿看着是技术审查,其实跟技术没多大关系,本质就是欧美不想让新玩家闯进他们垄断的地盘。   适航证这东西早成了欧美手里的工具,从几十年前美国联邦航空局建立这套体系开始,他们就筑起了一道看不见的墙。   拿到这张证,全球大多数机场都能起落,拿不到,不光欧美本土飞不了,连很多跟着欧美标准走的国家航线也碰不得,波音和空客靠这套规则赚了几十年的钱,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C919,他们自然要想方设法拦着。   可C919用的发动机是美法合资的,航电系统也有西方企业参与,核心部件不少都来自欧美供应链,而且国内商业运营这么久,没出过什么大问题,安全性能是经过验证的。   反观波音,之前出过重大空难的机型,没过多久就在欧美授意下复飞了,这种双重标准再明显不过。   更有意思的是,欧洲自己的空客飞机也用了大量海外零件,却从没被质疑过技术独立性,到了C919这里就换了一套说法,说到底就是找借口。   欧美这么做,根本目的是保住自己的市场霸权,航空制造业是高利润产业,长期被波音和空客瓜分,C919要是拿到适航证,凭着性价比优势,肯定会抢走不少订单,所以他们才故意拖延,用时间换空间,拖到C919错失市场机会。   有美国租赁公司的人私下透露,没FAA认证,再便宜也不敢买,飞机飞不了美国航线,基本就砸手里了,欧洲航司也一样,就算想采购,董事会也得等EASA的证,没证连试飞都算违规。   更狠的是规则捆绑,波音和空客不光卖飞机,还控制着全球的维修、培训和零件体系,很多国家的机场地勤设备、维修工具都是按这两家的标准配的。   就算有些小国家想买C919,也得考虑后续的维护问题,没有欧美认证,配套服务都跟不上,飞机买回去也没法正常运营。   之前有人想从“一带一路”国家找突破口,但那些地方航线短、航司规模小,根本消化不了多少订单,而且股东们也会要求飞机能飞欧美航线,不然赚不到钱。   但欧美这招也不是无懈可击,国内市场本身就足够大,几大航司已经下了不少订单,足够支撑C919的生产和运营。   通过国内长期飞行积累的数据,就是最好的安全证明,这些真实运营记录比任何审查报告都有说服力。   而且现在已经有不少国家松口,俄罗斯、加拿大这些国家已经签了双边适航协议,巴西的认证流程也在推进中,东南亚、中东、南美这些市场需求旺盛,对欧美标准的依赖没那么强,完全可以成为C919的新阵地。   国产替代也在加速,之前被诟病的发动机和航电系统,国产化率一直在提升,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已经完成了极寒测试,打破了技术封锁,供应链自主化之后,欧美想从部件上卡脖子也没那么容易了。   等C919在新兴市场形成规模,积累了足够的安全口碑,欧美再想阻拦就更难了,他们现在的拖延,反而倒逼中国加快了自主化和多元化的步伐,从长远看未必是坏事,C919能不能拿到欧美适航证,或许会影响短期的国际拓展,但改变不了中国大飞机崛起的趋势。   大家猜一猜,你觉得欧美最终会给C919发适航证吗?还是会一直拖下去?

0 阅读:0
水绿玩转世界

水绿玩转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