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突然宣布 10月7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的一则通报让人心头一紧——当天凌晨,一架乌军无人机闯入新沃罗涅日核电站区域,被拦截压制后径直撞上运行机组的冷却塔,爆炸后在塔体留下了清晰的黑色痕迹。 如今这座核电站仍有3个机组在正常运行,为沃罗涅日地区提供着92%的电力供应,堪称该地区的能源命脉。 冷却塔虽不是反应堆核心,但却是机组运行的关键冷却设施。无人机撞上的是正在运行的6号机组冷却塔,爆炸留下的黑色痕迹就像刻在核安全防线上的伤疤。若爆炸威力再大些,或者撞击位置更致命,冷却系统完全可能受损,引发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 这已经不是俄乌冲突中核设施第一次遭遇威胁。就在今年7月,扎波罗热核电站多次遭袭,甚至一度失去全部外部电源,被迫依赖应急柴油发电机。国际原子能机构当时就警告,这种情况“极其危险”。每一次袭击,都在挑战核安全的底线。 核事故的阴影从未远离人类。想想切尔诺贝利的荒城,想想福岛核电站事故后的撤离区,这些教训都是用鲜血和泪水写成的。核辐射不分国界,一旦发生事故,受苦的是所有周边国家的无辜百姓。新沃罗涅日核电站周边居住着数十万居民,他们的安危就系于这座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冲突可以有胜负,但核安全没有输赢。把核设施当作军事行动的目标,就像在火药库旁玩火——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国际社会必须清醒认识到,保护核安全是超越冲突的共同责任。任何对核设施的威胁,都是对全人类的威胁。 冷却塔上那道黑色痕迹,是大自然不会留下的伤疤,却深深烙在了人类核安全史上。它提醒我们,核能的巨兽始终需要人类最高级别的敬畏与呵护。今天的侥幸逃脱,不代表明天还能如此幸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罗斯对外情报总局这回算是把话说透了,直接指着英国的鼻子爆料,说这个搅屎棍正在偷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