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10月2日,一女子乘坐火车从齐齐哈尔去南京,结果刚一上车她就傻眼了,同车厢的一位大哥脚臭的她根本没法忍,她直接在软件上投诉,没过一会就来了一位男乘务员来解决,网友:原来乘务员还能这么服务! (信源:极目新闻——女子坐火车卧铺遇同车厢乘客脚臭,在平台投诉后乘务员随即来解决,12306回应) 10 月 2 日,张女士在齐齐哈尔开往南京的硬卧列车上遭遇的窘境,成了无数网友的共同记忆。这趟长达 30 多小时的旅程,本应是窗外风景与旅途休憩的交织,却被同车厢男乘客脱鞋后弥漫的酸臭气搅得面目全非。 作为常年往返两地的通勤族,张女士早已备齐应对长途旅程的装备 —— 密封性极好的饭盒里装着家人准备的热菜,消毒湿巾与眼罩整齐排列在小桌板上。 但当那股混合着汗味与闷味的气息钻进鼻腔时,她握着筷子的手停在了半空,胃里一阵翻涌。目光扫过斜对面铺位那位正放松伸展的男乘客,她张了张嘴又闭上,“毕竟要共处一天多,直接说太伤和气”。 纠结半小时后,张女士点开铁路 APP,指尖快速敲下车厢号与铺位号,没有过激表述,只客观说明 “异味影响就餐休息”。让她意外的是,投诉提交不到十分钟,一位穿制服的男乘务员已出现在车厢门口,手里还攥着个密封袋。 乘务员的处理堪称 “教科书级别”。他没有刻意扫视寻找,而是自然地沿着过道巡视,走到男乘客铺位旁时放缓脚步,弯腰用近乎聊天的语气提议将鞋子放到连接处的通风架,又顺手扯过被子轻拍对方小腿:“盖着点更暖和,也能少点味道。” 没有半句指责,却让男乘客立刻坐起身,红着脸把鞋塞进了乘务员递来的密封袋。 转身走向张女士时,乘务员从口袋里掏出一次性口罩,指尖还带着刚从备品柜取出的凉意。“附近可能还残留点味道,您先对付下。” 见张女士点头致谢,他又补充道 “下铺刚好有空位,通风好很多,我帮您搬行李”,即便被客气拒绝,仍坚持帮她把行李箱换到了更靠过道的铺位。 当乘务员的身影消失在车厢连接处时,男乘客主动走到张女士铺位旁致歉,反复说着 “没注意影响大家了”。这一幕被邻铺乘客拍下发到网上,很快引发数万点赞,评论区瞬间变成 “卧铺辛酸史交流会”。 有人晒出自己曾因脚臭坐过道到天亮的经历,有人分享 “风油精对抗脚臭” 的偏方,更有人感慨 “原来投诉不用撕破脸”。 这让人想起方庄街道化解楼道农药异味的案例,工作人员同样没有直接指责泼洒农药的住户,而是先体谅其灭鼠的急切,再说明公共安全风险,最终用专业清洁赢得双方认可。 无论是列车车厢还是居民楼道,这些场景都在印证同一个道理:公共空间的矛盾从来不是 “非黑即白”,共情式沟通远比强硬干预更有效。 事件发酵后,12306 客服回应称,乘客遇类似问题可通过三种渠道反馈:直接联系乘务员、扫描座椅扶手 “畅行码”、拨打 24 小时热线,工作人员会根据情况协调处理。但网友更关注的,是如何让 “张女士式的幸运” 成为常态。 更值得深思的是事件背后的相处哲学。在高铁时速不断刷新的今天,我们早已习惯了高效便捷的出行,但公共空间的文明演进仍需慢慢来。 那位男乘客的道歉、张女士的克制、乘务员的体贴,共同构成了一次完美的 “社会实验”—— 它证明,即便在拥挤的卧铺车厢里,尊重与理解也能找到生长的空间。 当列车缓缓驶入南京站,张女士拎着行李下车时,特意回头望了眼车厢门口的乘务员。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他的肩章上,也照亮了那句印在服务卡上的话:“最好的服务,是让每个乘客都体面地抵达。” 而这,或许就是对 “好好沟通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的最佳注解。
[中国赞]10月2日,一女子乘坐火车从齐齐哈尔去南京,结果刚一上车她就傻眼了,同
韫晓生
2025-10-09 22:03: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