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今天提到的这条新闻,听上去就像是日本政坛的一道“熟悉的配方”:自民党内部“换人”,外部“磨合”,眼看着高市早苗这位保守派女强人有望问鼎首相宝座。 却因为和执政伙伴公明党的理念分歧,让这个本该水到渠成的过程变得一波三折。按照报道说的,原定下周举行的首相选举很可能因为两党迟迟谈不拢协议而被推迟到10月20日之后。 看似只是时间的延后,背后其实暴露出了日本联合执政机制的老毛病——理念不合,姿态难调,最后还是得靠政治妥协才能收场。 先说说高市早苗这个人。她是典型的自民党保守派代表人物,政治立场鲜明,主张也比较硬朗。在很多核心议题上,她的态度都比自民党内部的温和派更强硬一些。 她并不是那种“圆滑过关”的政治人物,反而更像是一根“政治钢针”,在很多场合敢于表达自己的坚定立场。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跟公明党会在联合执政这件事上陷入僵局。 毕竟,公明党虽然是自民党的长期合作对象,但风格相对温和,以务实和中间路线见长。两个风格迥异的政党,想要合作也不是第一次难产。 这次谈不拢,表面上是联合执政协议的问题,其实根子还是在政见差异。有媒体提到,双方围绕着一些关键政策的分歧迟迟无法弥合。这种情况其实在日本政治中早就见怪不怪了。 日本实行议会内阁制,首相得由国会多数党或者联合多数推出,而自民党虽然是最大党,但在没有公明党支持的情况下,单独过半还是有些吃力。 换句话说,哪怕高市早苗在党内人气再高,如果公明党不点头,她的首相之路也得卡壳。这就像是搭积木,底座不稳,上面再怎么堆也站不住。 公明党这次放话要“拆伙”,虽然听起来像是谈判策略,但也反映出他们对高市路线的不安感。按照日本媒体的说法,公明党担心高市推行的某些政策会伤害到他们的选民基础。 尤其是在社会保障、外交和教育政策上,双方的差异明显。更何况,公明党背后的宗教团体创价学会在日本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这也决定了他们很多时候更倾向于稳定而不是冒进。 高市早苗要成为日本首位由自民党主导的女性首相本来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但现在看来,光有历史意义还不够,现实政治得先过关。 她如果真想稳坐首相之位,就得拿出一点灵活姿态来,至少在某些政策议题上和公明党达成共识。这不是妥协原则性,而是尊重政治现实。 毕竟首相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职位,而是一个需要协调、整合、平衡各方利益的角色。现在的问题是,首相选举一旦推迟,整个政策议程也会被拖慢。 日本国内经济复苏、外交布局,包括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棘手问题都可能受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日本如果在内部政治上持续“卡壳”。 肯定会影响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毕竟,现在全球都在重新洗牌,谁的政府运行更高效,谁就能抢占先机。 所以说,这次高市早苗能不能顺利上位不仅仅是她个人的问题,更是日本执政架构和政党合作机制的一次考验。从外媒的报道来看,双方虽然言辞强硬,但也都留有余地。 最后是不是会在“拆伙”边缘止步,还得看接下来几天的谈判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政治拉锯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首相选举的推迟也许只是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参考资料:“高市早苗面临的政治不确定性将非常大,且几乎没有好的选择” 2025-10-07 16:55·观察者网
外媒今天提到的这条新闻,听上去就像是日本政坛的一道“熟悉的配方”:自民党内部“换
律便利小店
2025-10-10 15:36:37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