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攻台,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台军,也不是美军,而是1945年,那个叫“栗林忠道”的日本鬼子!很多人还以为,我们打台湾,会是一场速战速决的“高科技”战争。错了!真相是,台军正在把硫磺岛上,那个让美军付出了28000人伤亡代价的“坑道战”战术,原封不动地,搬进台湾的中央山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先说这个坑道战。二战时期的硫磺岛,美军伤亡28000人,几乎全是被地下工事折磨死的。坑道不仅能藏兵、藏火炮,还能打游击式出击。台湾山多,地形复杂,他们在中央山脉搞了类似的地下防御网络。 你看地图,山脉像迷宫一样蜿蜒,这些坑道一旦结合现代通讯、火力和补给,很难被短时间清理掉。想象一下,一个山头上几十条坑道互通,随便一个小分队都能拖住几十倍力量,成本高得吓人。 这就是台军现在的算盘:提高我们的进攻成本,让“速战速决”变成慢战慢磨。他们不指望赢,只要能拖,外部支援还能延迟,心理压力就上来了。 换句话说,这一套坑道战理念,经过现代化改造,不是完全封锁,而是让攻方必须付出极高代价才能推进。 每次进攻,几百人进坑道,几小时没出来的可能性很大,哪怕技术先进,也得消耗大量资源和时间。 但你别被吓得过头。虽然地下工事能拖延战局,但它改不了整体战略态势。为什么?现在的战争不是二战,没有弹药短缺,没有通信断裂,也没有纯靠步兵冲锋的时代。 现代高精度武器覆盖全域,卫星和无人机可以实时监控,炮火和导弹打击几乎能覆盖整个山系。同时,信息战和网络战能在短时间内瘫痪补给和指挥系统。 你坑道再复杂,如果外部供应链被切断,里面的人就是困兽。想象一下,水电、弹药、食物都无法补给,等你把坑道挖出来的时候,已经失去战斗力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地下防御网络对战略节奏的影响有限。台湾中央山脉再复杂,也只是地理上的障碍。 解放军有海陆空联合力量,火力和情报系统覆盖全岛,关键节点一旦掌握,整体节奏就能控制。坑道只是增加局部战斗的复杂性,不会改变战争的整体方向。它能拖延,但不能逆转趋势。 再说对比。硫磺岛那时候,美军没有精准导弹,航空支援有限,战争几乎靠肉搏和火炮轰炸。坑道对他们来说是绝对优势,几乎等于隐形堡垒。 现在呢?高精度导弹、无人机、电子战、远程侦察,全都对坑道形成打击能力。坑道再多,依赖现代科技的攻方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入口,定点摧毁,甚至远程封锁,胜利几率大幅提高。 再加上现代战争还有信息战的存在。坑道战讲究隐蔽,但卫星、无人机、电子监听让隐蔽性大打折扣。 再加上指挥和补给都高度依赖现代技术,一旦通讯中断或者供应线被切断,坑道内部就像孤立的小岛,战斗力会迅速下降。这种情况下,坑道不再是战术利器,而是消耗双方资源的一个环节。 台湾搬运硫磺岛坑道战,确实是想增加攻打成本,拖延进攻节奏,但现代战争条件和技术已经和二战完全不同。地下工事固然能延缓进攻,但无法改变整体战略态势。 解放军的海陆空一体化作战、高精度远程打击、信息化战场和完善的补给体系,使得坑道战的“威力”大大折扣。它只是增加局部摩擦,不会逆转战争方向。 这场战争的关键不是坑道,也不是美军支援,而是掌握节奏、控制关键节点、确保补给和情报链条完整。 坑道战能拖延,但不能赢得全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军事分析家说,二战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地形复杂不等于战略复杂。技术和信息才是现代战争的核心。 不要被二战的故事吓到。栗林忠道那套坑道战曾让美军付出惨痛代价,但放在现代,效果有限。台湾的地下工事能拖延时间,提高进攻成本,但不能改变战略趋势。 解放军完全掌握现代技术、火力和信息体系,整体优势明显。坑道只能让战争节奏慢一点,不能翻盘。 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谁能掌握信息、火力和补给,谁能保持战略主动。其他的,只是成本和时间的消耗。
解放军攻台,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台军,也不是美军,而是1945年,那个叫“栗林忠
当永安
2025-10-10 17:45:3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