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顶尖半导体教授李爱珍,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淘汰,不料2007年,她竟然摇身一变成

小胖胖说科技 2025-10-12 15:34:02

我国顶尖半导体教授李爱珍,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淘汰,不料2007年,她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这反差,说出来都让人愣一下,可面对记者采访,老太太特淡然,就一句话:“感谢祖国的栽培!”   这话听着简单,背后的故事却让人又敬又有点不是滋味,李爱珍是复旦化学系毕业的,后来去了中科院上海冶金所,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微系统所。   那时候国内半导体产业几乎就是一片空白,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她要研究的砷化镓单晶,是后来手机、卫星通信的关键材料,可当年没设备没条件,她和团队只能靠“土办法”硬啃。   啥叫“土办法”?连保护人的手套箱都没有,只能戴棉纱手套操作,化学品腐蚀性强,手指被烧得掉皮是常事,疼得钻心也没人喊停。   就这么熬着,1980年他们真把分子束外延技术给突破了,这可是让中国半导体材料研究一下子冲到世界前面的成果啊!   可就是这么个有实打实硬成果的人,申请中科院院士却四次都落了选,从1999年到2005年,每次结果出来都没她的名字。   换旁人可能早急了、抱怨了,同事劝她多跑跑关系,她摇头说“还是自己没达到那个水平”,转头就回实验室接着带学生、写论文、申请项目。   这份踏实,现在真没几个人能比, 结果200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找上门了,邀请她当外籍院士。 要知道美科院选外籍院士有多严?得院士提名,还要好几轮评审,最后全体院士投票,差一点都不行。   他们看上李爱珍,就是因为她在分子束外延设备国产化、量子级联激光器这些领域的突破,这些都是真刀真枪的硬贡献。   消息传回国内,议论声就没断过。   有人纳闷:“国内评不上,怎么外国人抢着要?”还有人猜她是不是对国内失望了,可李爱珍一句话就堵上了所有质疑:“美科院看重的是我的科研成果,可这些成果全是在中国做出来的。   没有国家支持,我走不到今天。” 她可不是说说而已,当选后第一时间就联系国内高校,推动中美联合培养项目,想让更多中国年轻人接触前沿技术。   还把美科院的邀请函复印件贴在实验室墙上,跟学生说:“你看,外国人都认可咱们的研究,你们更得加油!”

她总说“美科院院士不算啥光环”,科学家最该做的,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现在李爱珍已经86岁了,还在为中国半导体材料的未来奔走,她带出来的学生里,30多人成了高校教授或者企业技术骨干,比啥荣誉都实在。   当年她落选院士那事儿,也让大家开始琢磨中科院的评选制度——是不是对基础研究太苛刻了?   她研究的那些东西,转化周期长,短期看不到经济效益,可长远来看,对国家的价值太大了。   她用一辈子证明科学家的价值,从来不是靠头衔定义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贡献,靠心里那份对祖国的牵挂。

0 阅读:151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