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这场较量,全世界都在看热闹,赌谁先扛不住,现在的情况很简单:中国工厂能造东西,美国印钞票买东西,但美国拿着钱买不到中国货,中国造的东西又换不成美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全世界都在盯着中美这场较量,像看一场没有硝烟的耐力赛,赌谁先撑不住。现在的局面其实特简单:中国工厂的流水线还在轰隆隆造东西,美国的印钞机也没停,但诡异的是,美国拿着印出来的钱,偏就买不到想要的中国货;中国造的满仓库商品,也越来越难换成实打实的美元。 这事儿得从美国的“骚操作”说起。为了遏制中国,美方先是把关税一路飙到145%,后来更狠,威胁要把中资银行踢出SWIFT系统,想彻底切断中国用美元结算的路。他们以为这样能拿捏中国,却忘了自己有多依赖“中国制造”。 美国零售商最先慌了神。沃尔玛、家得宝这些巨头一度暂停订单,结果货架很快就空了。东南亚的代工厂看似能接盘,可70%的零部件还得从中国运过去,成本涨了不说,质量还没保证。没办法,最后只能乖乖恢复中国供货,关税成本全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 中国工厂这边也不好受,但韧性是真强。广东有家做厨房铲子的企业,加税后5美元的货要卖12美元,订单掉了20%仍在硬扛。不是不想放弃,而是美国市场的购买力实在太诱人,其他市场根本接不住。可最头疼的是,就算拿到订单,结算也成了大难题。 美元结算的路被堵得越来越死。美国通过CHIPS系统盯着每笔交易,稍不留意就可能触发制裁。有企业试过转道越南出口,结果还是因为用美元结算被罚了款。手里的货卖出去了,钱却卡在中间拿不回来,这种滋味比没订单还难受。 但中国没坐以待毙,反手就拿出了破局的办法。数字人民币3.0成了关键武器,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直接和东盟、中东国家用本币结算,绕开了美元和SWIFT的限制。去年5月就有光伏企业这么操作,交易快得很,还没被美国的监管警报盯上。 美国自己反倒陷入了恶性循环。印了一堆钞票,本想靠这个买东西,结果要么买不到中国货,要么买到了就得承担天价关税,直接推高了国内通胀。宝洁这些巨头一涨价,CPI跟着往上跳,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更有意思的是“订单碎片化”的怪现象。美国进口商怕政策变,把10万件的大订单拆成10次1万件,中国工厂的生产成本一下涨了不少,银行还因为风险高收紧了贷款。这一来二去,美国的采购效率低了,中国的生产利润薄了,纯粹是双输。 现在再看所谓的“较量”,更像美国在给自己挖坑。想靠印钱和制裁解决问题,却忘了经济的基本逻辑:你得有东西换,别人得敢收钱。中国能造但换不来美元,大不了开拓新兴市场;美国能印钱但买不到货,通胀和供应链危机只会越来越严重。 那些说中国撑不住的声音,显然没看到实情。2024年二季度中国GDP还涨了5.2%,对美出口降了但整体出口反升了6%,因为早就在往东南亚、欧洲这些地方转了。反观美国,中小进口商破产了200多家,零售业游说政府的钱都涨了40%,谁更急一目了然。 这场博弈说到底,拼的是实体经济的底气和破局的智慧。中国有能造好东西的工厂,还有绕开美元的新办法;美国只有印钞机和越来越严的制裁。 全世界看着的这场赌局,答案其实已经越来越清晰:靠虚的钞票撑不住,靠实的制造垮不了。美国要是还不明白这个道理,最后扛不住的只会是自己。
美国出手在先:只要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就不能卖给中国。中国反制在后:只要用中国稀
【22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