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中国真的强大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转变,甚至,特朗普以及

如梦菲记 2025-10-12 17:47:28

不得不承认,中国真的强大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转变,甚至,特朗普以及财长贝森特在多个公开场合明确表示:希望中国能给个面子,恢复采购大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几年,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一些耐人寻味的变化,曾经在谈判桌上强硬无比的美国,如今却频频向中国抛出橄榄枝,尤其是在大豆贸易这件事上,态度转变之大让人印象深刻。   特朗普和他的财长贝森特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态,希望中国能够恢复对美国大豆的采购,这种转变背后,其实藏着一本经济账。   说起大豆贸易,就不得不提中国市场的分量,咱们国家每年要消耗9000多万吨大豆,其中绝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购买,这些大豆一半用来榨油,另一半榨油后剩下的豆粕是养殖业的主要饲料来源。   可以说,大豆进口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油瓶子和肉篮子,正因为需求量大,中国自然成了全球大豆贸易中最重要的买家,这个位置给了我们相当的主动权。   美国那边的情况正好相反,他们每年能产出1亿吨左右的大豆,但国内消化不了那么多,差不多一半得靠出口才能变现。   在2018年之前,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最大的买家,美国豆农种出来的豆子,有接近三成最终会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对于美国中西部那些种植大豆的农场主来说,中国市场就是他们的钱袋子。   转折发生在几年前那场贸易摩擦,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几乎腰斩,从3000多万吨直接掉到1600多万吨。   美国豆农傻眼了,大批大豆卖不出去,堆在仓库里,价格也跟着往下掉,原本能卖10美元一蒲式耳的豆子,跌到了8美元都没人要。   更糟糕的是,大豆不是能长期存放的东西,放久了就坏了,农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辛苦种出来的粮食烂掉,到了2025年收获季,情况更加严峻。   美国农业部的记录显示,对华出口订单直接归零,要知道正常年份这个时候,至少应该有近一成的大豆已经找到买家了。   美国大豆协会的负责人急得不行,公开说中国市场占他们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现在一颗豆子都卖不出去,形势相当严峻,这种压力很快传导到了政治层面。   2018年中期选举的时候,好几个农业州的选民用选票表达了不满,共和党丢掉了众议院的控制权,对任何一个政治家来说,失去农民的支持都是致命的。   美国政府想尽办法补救,光是农业补贴就砸下去几百亿美元,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得把豆子卖出去。   中国这边的应对显得从容得多,既然美国的豆子不好买,那就转向其他供应商,巴西很快成为中国大豆的主要来源地,2018年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到了总进口量的七成多。   阿根廷也在积极争取中国市场,甚至取消了谷物出口税来提高竞争力,中国的采购清单越来越多元化,除了南美,还有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   这种局面让美国坐不住了,贝森特的手机短信被曝光后,外界才知道美方有多焦虑,短信里提到中国囤积了大量阿根廷大豆,这让美国在谈判中处于更不利的位置。   美国财政部的人很清楚,如果不能重新打开中国市场,美国农业将面临严重困境,而这会直接影响到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一系列动作,2025年5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经贸会谈上,美方主动取消了九成多的对华加征关税,就是想换取中国恢复采购大豆。   特朗普更是直接转发农业部长关于中国承诺采购的推特,生怕中国反悔,这种急切的态度,和几年前动辄挥舞关税大棒的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   事实上,美国的态度转变不仅仅是因为大豆卖不出去那么简单,这些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美国想完全撇开中国搞发展,现实中根本做不到,无论是高科技产品的零部件,还是日常消费品的供应,美国企业都离不开中国市场和中国制造。   更重要的是,中国自身的抗压能力也在增强,在贸易摩擦最激烈的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反而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相比之下,美国股市大幅波动,国内物价上涨,老百姓的日子反而不好过了,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   从特朗普和贝森特的公开表态可以看出,美国已经意识到,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单边主义走不通,合作才是出路。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其选择权和话语权正在不断增强,这种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中国几十年发展积累的结果,当实力摆在那里的时候,尊重和平等对话自然就会到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