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夹金山都没啥雪了,原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地方现在全变了样。松潘那片以前泥

阿皮历史库 2025-10-13 10:01:34

最近听说夹金山都没啥雪了,原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地方现在全变了样。松潘那片以前泥水到处都是的草地,现在居然成了绿油油的草原,养牛羊特别好。老一辈说四十年前这里常年积雪,现在温度高了加上搞旅游,雪山都快找不着影子了。     这几年四川西部山区的气候确实发生了变化,气温整体上升趋势明显,冬季时间变短,雪线抬高。     中国气象局曾多次提到高原地区的平均气温升高速度是全国的两倍左右,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山系,包括岷山、邛崃山系,冰雪覆盖面积在缩小。     夹金山位于宝兴和小金交界,属于岷山余脉,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历史上那里的冰雪气候极为严酷,很多老照片里,山道险峻、白雪漫天。     但现在,来旅游的人会发现,只有冬天和初春能看到比较完整的雪景,夏秋的山貌已经是大片裸岩加高山草甸。     翻回九十多年前,这地方可是另一番景象。     1935年红军过夹金山的时候,六月天还飘着雪,战士们穿着单衣草鞋,靠吃点辣椒御寒,爬几步就喘得不行,不少人就倒在雪山上没起来。     那时候不光雪大,山里还没什么路,当地人都用“九坳十三坡,鬼儿子把脚拖”形容这儿的险。     现在再去,虽然山顶雪少了,但山腰以下全是翠绿的草甸,牦牛在里头吃草,还有修得平整的路通到纪念地,当年的天堑变成了能让人缅怀历史的地方。     而且这地方成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起点,还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来的人多了,但都得守着生态规矩,不会随便破坏植被,这就是把保护和纪念结合到一块儿了。     当年红军过的松潘草地,根本不是现在能养牛羊的样子,那是片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湿地,表面看着是草甸,底下全是深不见底的泥潭,被当地人叫做“死亡之地”。     沼泽里的水有毒,喝了就上吐下泻,昼夜温差能有三十多度,白天晒得头晕,晚上能冻僵。     红一方面军过草地时一万三千人,走出来就剩八千多,牺牲的大多不是因为打仗,是陷进泥潭、饿死或者冻死的。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就开始琢磨着治理这片地,先是挖水渠排涝,减少沼泽面积,到了九十年代,“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这些政策一落地,治理就更系统了。     现在的松潘草地,草原植被覆盖率能到八成以上,沙化的地方越来越少,以前的“无人区”变成了优质草场。     松潘政府可以说花了大力气,搞土地沙化治理,种了不少耐旱的草,还建了近三十万米的草原围栏,把150万亩草原划为禁牧区,剩下的也严格控制牛羊数量,累计减了二十多万个羊单位的牲畜。     牧民也改了老法子,不再随便放牧,改成家庭畜养,还加入合作社搞标准化养殖,燕云乡建的牦牛养殖场,一年能出栏六千多头,既让牧民多挣钱,又不让草原超负荷。     不光养牛羊,还搞起了现代农业园区,种藜麦、薰衣草,花期能搞旅游,收了能做饲料,一套组合拳下来,生态和经济都顾上了。     2021年,松潘还被评上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0 阅读:1039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