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争的是平等,不是输赢:性别对立背后的真相太扎心 打开手机,一半人在骂“彩礼是性别剥削”,一半人在怨“职场晋升有天花板”;家庭群里,长辈说“女人就该顾家”,年轻人怼“男人凭什么不做家务”。明明人人都喊着“男女平等”,怎么反倒成了最容易掐起来的话题? 其实哪有什么天然的性别对立,不过是社会转型期的矛盾找了个最显眼的出口。祖辈传下来的“男主外女主内”还没完全褪色,市场经济又推着女性冲进职场拼杀,这种“传统惯性”和“现代需求”的撕裂,让大家对“平等”的理解乱了套。女人觉得“平等是不用被迫当全职主妇”,男人觉得“平等是不用独自扛房贷”,本质都是在为自己的压力找说法。 更让人上头的是网络的“放大镜效应”。几个家暴新闻就被概括成“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几起彩礼纠纷就被扣上“女人都拜金”的帽子。算法还总给你推同类观点,看久了谁都觉得自己站在“正义一方”,殊不知早就掉进了“幸存者偏差”的坑。就像有人吐槽女性专属停车位是歧视,可转头又抱怨母婴室太少,说到底大家要的不是绝对公平,是被看见、被体谅。 再看看格鲁吉亚的例子更清醒:删除法律里所有性别表述,撤销性别平等委员会,结果是施暴者逍遥法外,维权者身陷囹圄。这恰恰说明,平等从不是“消灭差异”,而是用制度兜底,让女人不用怕婚育影响晋升,让男人不用被“必须成功”绑架,让家务劳动能被算进财产分割。 现在北京开了全球妇女峰会,各国都在琢磨怎么推进性别平等。其实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哪有那么多宏大命题?下班回家男人搭把手做饭,女人别总把“养家”当枷锁,遇事少点“性别标签”,多点“人性体谅”,平等就藏在这些细碎里。 毕竟,我们要的从来不是“赢过对方”,而是“并肩生活”。你说,对吗?
二十万彩礼真的很多吗?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