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在我们反制美国之后,法媒声称,中美贸易战再次升温,这一次北京自认为处于强势的地位,因此态度格外的强硬! 10月12日,法新社刊文表示,这一次,除了关税和稀土外,双方在其他方面也纷纷作出毫不让步的态势。因为其在稀土开采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自认处于强势地位,而特朗普根本没想到中国这么快就“主动出击”。 这种说法其实一点也不新鲜,但为什么这次引起了他们这么大的反应?关键就在于中国这次不仅是回应,更是主动出击,而且手里的牌也确实比以前多了几张硬核的。 先从一个背景说起。这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可以说是你来我往,互有攻防。早在特朗普时期,美方就频繁地使用加征关税、限制技术出口等手段来试图压制中国的发展势头。 但时过境迁,中国的应对方式也在逐渐升级,从早期的相对克制,到现在的更加精准和有力。这不是突然变得强硬,而是国际局势在变,中国的底气也在变。 法国媒体这次特别在意的点,是中国在稀土资源方面的地位。稀土这东西听起来小众,其实关系重大,它是制造高科技产品的关键原材料。 从智能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从风力发电到军工装备,几乎都离不开稀土。而全球绝大部分的稀土加工能力掌握在中国手里。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中国在这个领域出招时,西方会立即警觉。中国在出口管制方面的举措,虽然只是正常的贸易管理手段,但在当前中美紧张的气氛下,自然会被放大来看。 法新社的报道里提到,这一次中方态度之所以强势,是因为认为自己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这个说法倒也不算夸张。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韧性在全球范围内依旧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在过去几年经历疫情冲击后,国内的产业链恢复速度远超其他主要经济体。 另一方面,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依旧不可替代,尤其是新能源、芯片制造设备、稀土材料等关键环节,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再说回这次反制措施。其实中方的动作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对美方近期一系列限制政策的回应。比如不久前,美国又一次扩大了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出口的限制。 同时还在推动所谓“去风险”的供应链重组。这些操作背后,其实还是试图把产业链从中国“搬出去”,但现实中效果并不理想。 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成本上升、效率下降的现实。而中国这边一旦决定对某些关键资源实施出口管制,自然就会对那些希望摆脱对中国依赖的国家造成不小的影响。 法媒的不舒服,其实还体现在中国这次不仅仅是打稀土牌,还在多条战线上展现出了“不让步”的姿态。比如在世贸组织层面,中国对美方的单边贸易措施继续提出申诉。 推动多边规则的回归;在区域合作方面,中国进一步加强与东盟、中东、中亚的经贸联系,努力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在技术研发方面。 中国持续加大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入,力图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这一系列动作,构成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不会坐等别人来决定规则,而是要自己参与制定。 当然,法国媒体的担忧也并非毫无依据。毕竟欧洲本身在中美博弈中常常处于一个相对被动的位置,既不愿意完全站队美国,又害怕失去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所以当中美之间的摩擦再度升级,特别是中国表现出更强硬立场的时候,欧洲自然会感受到压力。这种不舒服,其实说白了,就是担心中美之间的对抗会波及自身,影响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外交空间。 参考资料:中方:对美反制 2025-10-10 19:57·环球时报
中美全面开打,大量中国产品被美国下架,荷兰得令,强抢中企资产中国产品被一夜间扫
【313评论】【2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