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万,王传福扔出王炸,合资车集体失眠!6.98万,对于其它国产A级电车影响

裂谷长河娱乐 2025-10-13 18:48:51

6.98万,王传福扔出王炸,合资车集体失眠!6.98万,对于其它国产A级电车影响大不大不知道,反正对于合资品牌的紧凑型燃油车来说就是降维打击中的降维打击,完全就是不留后路! 话说比亚迪这回又整了个大活儿,9月25号直接扔出第二代秦PLUS DM-i和EV车型的限时优惠价,入门款直降到6.98万起售。这不是随便说说,国庆献礼价,全系车型都沾光,秦PLUS DM-i 128KM进取型、秦PLUS EV 420KM进取型和510KM进取型,三款新车齐上阵,基本配置拉满,油耗低到2.9升每百公里,纯电续航也够日常用。你想想,之前7.98万起的时候,这车月销就破3.5万,现在再便宜1万,销量铁定再上台阶,估计10月就能稳4万+。这定价一出,合资品牌的紧凑型燃油车直接傻眼了,卡罗拉、轩逸、朗逸这些老将,库存压力山大,销售数据直线下滑。 这次6.98万的定价,根子上是比亚迪的成本优势在发力。DM-i超级混动系统,1.5L阿特金森发动机配电动机,综合续航1200公里以上,零百加速7.9秒,空间轴距2718毫米,够A级轿车标配。之前秦PLUS从10多万降到9.98万,再到7.98万,每一步都砸在合资车的痛点上。合资品牌像丰田卡罗拉,入门款10万出头,月销连续7个月不到1万台,大众宝来更惨,跌破7000台,一年半没上过9000。日产轩逸、朗逸、速腾这些,9-12万区间,本来靠品牌和渠道稳住,现在直接被比亚迪的性价比碾压。油耗高、保养贵、没绿牌优势,消费者一看秦PLUS这价位,纯电模式通勤零成本,谁还纠结燃油车?数据摆在那,上个月3.58万辆销量,现在新价一落地,订单系统当晚就爆了,经销商反馈预订量翻倍。 这事儿对国产A级电车影响倒是不大,毕竟秦PLUS主打混动,纯电版EV也只占一部分。像五菱星光、长安启源A05这些,价格本来就低,7-8万区间,目标用户重叠但定位微调,秦PLUS更偏家用轿车,续航和配置上拉开差距。倒是合资燃油车遭了大罪,降维打击不是空话,技术上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安全密度高,混动系统效率碾压传统燃油,价格还低一截。市场反馈显示,合资4S店库存积压,销售员得使劲儿推金融方案、零首付拉人,轩逸优惠直接到1.5万,朗逸速腾也跟风降价。但这治标不治本,比亚迪的供应链自给率超70%,材料成本压到极致,合资车企还得靠进口零件,关税和物流一算账,就吃亏了。 你看整个汽车市场,这波操作直接把价格战推到新高度。比亚迪不是头一回了,2024年就玩过荣耀版,秦PLUS降到7.98万,横扫A级轿车,合资份额下滑15%。现在6.98万一砸,预计秦PLUS月销冲4.2万,蚕食合资20%客户。行业价格指数10月跌了3.2%,消费者捡便宜,买油车的得感谢比亚迪,不然卡罗拉轩逸还敢15万起步。合资车企高层急了,紧急开会讨论降本,丰田大众日产这些巨头,研发混动升级,但周期长,短期内只能被动跟价。比亚迪这边,订单火爆,北京天津提车队排长龙,北方城市交付量翻倍,南方展厅也人满为患。 长远看,这定价策略不光砸市场,还在重塑行业格局。王传福的打法是技术平权,让好车不贵,10万以下智驾标配,秦PLUS智驾版7.98万起,天神之眼系统全程高速零接管,泊车自动,成本压到3000元级。合资品牌得反思,燃油车时代快过去了,电动化转型慢半拍,现在被比亚迪领跑。 数据显示,2025年比亚迪目标销量550万,出口欧洲本地化调整,市值稳全球前列。其他国产车企像吉利零跑,也在跟进降价,但比亚迪的电池优势太硬,别人追不上。消费者角度,6.98万买秦PLUS,空间大、油耗低、还能上绿牌,日常代步稳赚,网约车司机更爱,二手市场保值率高。 当然,市场总有声音质疑比亚迪财务风险,降价猛了会不会亏本?但数据说话,比亚迪毛利率稳在20%以上,规模效应拉满,销量越高成本越摊薄。人民日报提过反价格内卷,但比亚迪没被约谈,说明这降价是良性竞争,推动行业升级。合资车企得加速,特斯拉比亚迪双巨头时代,燃油车份额继续缩水,预计2026年A级轿车混动渗透率超50%。王传福这王炸,不止让合资车失眠,还给整个市场提了个醒:技术为王,价格为锚,谁掌握供应链谁就赢。

0 阅读:397

猜你喜欢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