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专挑 “轻活” 干,高危岗还得人拼命 这两年机器人越来越常见,但它们的 “工作选择” 真有点不对劲。 一线城市小区里,快递机器人每天能送 200 多单,每单成本比人工省一半还多,从原来的 1.5 元降到 1 元以下;物流公司的分拣机器人更厉害,一小时能处理 3000 件包裹,比人快 3 倍。国外更直接,奥地利有家酒店干脆让机器人当服务员,清洁、送餐全包干,连工作服都配上了。 可那些要命的活儿,还是没人替。云南边境的排雷兵,得蹲在地上用探雷针一寸寸找,清除一颗 30 美元的地雷,人工成本要花 300 到 1000 美元,全世界的地雷靠人工清得 1400 年;建筑工地上的高空作业员,背着几十斤工具在脚手架上挪,脚下就是十几层楼高的空当;消防员冲进火场,谁也不知道哪藏着未爆的煤气罐。 清华大学教授的吐槽说到了大伙的心坎上:“放着救火、排雷这种要命的工作不替人做,机器人倒好,偏要去抢快递员的饭碗,这科技发展难道没偏离方向吗?”这话一点不假,机器人专挑轻松、省钱、没风险的岗位钻,危险的硬骨头还得人来啃。 说实话,每次看到快递机器人替走小哥,我都替普通打工人着急。科技发展,难道是让底层更难吗?机器人为啥专盯低薪岗?核心就是 “钱”。资本投机器人,最先算的是多久能赚回成本。 开发快递机器人,找个小区试点,一两年就靠省工钱回本了;可研发排雷机器人呢?英国刚搞出的 “象鼻虫” 排雷车,得改步兵战车,配遥控系统和摄像头,还得反复测试,投入大得很,而且全世界需要的量没那么多,资本自然没动力。就像老板算账,花小钱能解决的重复活,犯不着砸大钱攻坚高危难题。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会加剧就业焦虑。兰德公司 2025 年报告说了,美国客服、收银员这些低薪岗,有 25% 到 50% 的工作可能被机器替掉,未来十年 19% 的劳动者一半活都要被 AI 抢了。咱们身边也一样,物流分拣线一上,原来的工人要么转去干更累的活,要么只能回家。这些岗位工资不高,却是好多人养家的唯一指望啊! 有人说 “科技进步必然淘汰落后岗位”,这话太冷血了。科技该淘汰的是 “危险”,不是 “饭碗”!广州有个工地用上了抹灰机器人,工人不用爬高了,高危岗位人力直接减了 20%,这才是科技该有的样子。而且技术不是只抢饭碗,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AI 还催生了软件开发者、硬件工程师这些新岗位,未来十年计算机类岗位要增 11.7%,比平均增速高两倍多。 问题出在资源没往该去的地方流。企业花几百万搞餐厅机器人,要是分点钱给排雷机器人研发;资本扎堆投无人配送时,多看看拿命换钱的从业者,情况肯定不一样。科技是工具,不是抢饭碗的狼,连保护劳动者安全都做不到,再先进有啥用? 说到底,科技的初心该是 “让人活得体面”让排雷兵不用赌命,让高空作业员能踏实吃饭。可现在倒好,科技成了 “精明商人”,专挑省力赚钱的活干,把最险的担子还压在人身上。 还好有零星的改变,英国的 “象鼻虫” 排雷机器人能远程操控,减少士兵伤亡;广州工地用机器人替人爬高,事故率降了不少。但这远远不够,得靠政策给高危岗位机器人研发搭梯子,比如给企业发补贴、建测试基地;也得靠资本多算 “社会账”,别光盯着短期利润。 科技从来没分过绝对的黑和白,核心是咱们怎么引导它。是让机器人继续抢快递员的活干,还是让它去帮消防员闯火海、帮排雷兵清雷区?这事儿不光专家要想,普通人更该关心,今天被挤走的是快递员,明天可能就是咱们自己。 参考信源:还没发布就找到工作了!成都造“天行者2号”机器人将于9月24日发布:能干高危活,还会“读心术” 2025-09-22 18:06·红星新闻
机器人专挑“轻活”干,高危岗还得人拼命 这两年机器人越来越常见,但它们的
周律鸣法
2025-10-14 14:51:34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