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要轰20干什么?美国国防情报局获取重要信息,中国将于2035年部署亚轨道轰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15 18:25:09

中国还要轰20干什么?美国国防情报局获取重要信息,中国将于2035年部署亚轨道轰炸机,飞行高度达100公里,速度更是达到惊人的20马赫,可搭载多枚核弹头,完全无视美国任何当下及未来的防空系统。 要知道,美国国防情报局 2025 年 5 月 13 日的《导弹威胁评估报告》算是把焦虑写在了纸上,通篇盯着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和轨道打击系统不放,说白了就是被那即将到来的亚轨道轰炸机打了个措手不及。 按照他们卫星侦察和开源情报的分析,中国要在 2035 年部署的这款武器,100 公里的飞行高度刚好卡在卡门线附近,这地方大气阻力弱得可以忽略不计,却能借着地球引力把速度拉到 20 马赫,换算下来每秒差不多 6.8 公里,比美国萨德拦截弹 2.5 千米 / 秒的速度快了近 3 倍,这哪是拦截,简直是慢动作追高铁。 早在 2021 年夏天,中国就已经试过类似的家伙了,当时那款亚轨道飞行器在太空近地轨道飞了 4 万公里,100 分钟就绕地球一圈,中途还发射了一枚导弹精准命中预设目标,《原子科学家公报》当时就惊呼这是 “轨道高超音速滑翔轰炸机”,速度能在 5 到 25 倍音速之间切换,比东风 - 41 从发射到美国本土的 1-2 小时快多了,真正实现一小时打遍全球。 更狠的是它能在 30 到 100 公里的高度随便停留调整,不像传统弹道导弹只能按抛物线飞行,想打哪就打哪,完全是 “如来神掌” 式的降维打击。 美国那些引以为傲的防空系统在它面前基本成了摆设。萨德系统号称能在 40 到 180 公里拦截,看似能罩住 100 公里的高度,但它的 AN/TPY-2 雷达虽然能探 2300 公里远,可面对能机动变轨的目标根本跟不上节奏,28 次试验里 22 次成功的战绩,遇上 20 马赫的对手估计得全败。 至于宙斯盾配的标准 - 6 导弹,连中国已经部署的 10 马赫高超音速导弹都追不上,更别提速度翻倍还能闪避的亚轨道轰炸机了。 2025 年 7 月《防务新闻》就吐槽过,美军高超音速防御进度慢得离谱,等他们搞出来,中国这款武器都该形成战斗力了。 再看中国的技术积累,2021 年 7 月酒泉发射的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已经能垂直起飞、水平着陆,2022 年 8 月又成功复飞,说明可重复使用技术已经成熟,这比美国 SpaceX 的火箭回收还先进,人家只是回收第一级,咱们是两级全回收,成本低还能快速部署。 这种技术转化成武器简直顺理成章,把第二级换成核弹头载荷,就是现成的亚轨道轰炸机,难怪美国国防情报局急着写报告预警。 反观美军自己的 “黑暗之鹰” 高超音速武器,2025 年才刚首飞,部署要等到 2027 年,跟中国 2035 年的时间表比,差了整整一个代差。 从战略威慑来讲,这款武器直接改变了游戏规则。以前靠轰 20 这种隐身轰炸机,还得担心被雷达发现,现在亚轨道轰炸机根本不跟你玩隐身,直接在太空边缘遛弯,你看得见却拦不住,多枚核弹头扔下去,就算核弹头数量比美国少,也能达成恐怖平衡。 美国空军退役将领马克・凯利 2025 年春天就在智库会上说,美军得赶紧囤第五代弹药,不然空中优势就没了,这话里的焦虑劲儿藏都藏不住。 毕竟他们现在连 AIM-120 空空导弹都因为援助乌克兰库存告急,真遇上亚轨道轰炸机这种狠角色,连还手的弹药都未必够。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媒体自己都承认这套逻辑,2023 年美媒就把这玩意叫做 “第四维核战略体系”,说是除了海陆空之外的太空打击能力。他们自己搞 SpaceX 就说是商业航天,中国搞可重复运载器就说是武器,典型的双重标准,其实说到底就是怕自己的霸权地位被撼动。 等 2035 年这款武器真部署了,美国那些防空系统就得彻底沦为 “昂贵的玩具”,到时候估计他们又得拿着这份报告去国会哭着要军费了。

0 阅读:162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