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尚云祥路过京师护城河,见到一名拳师在河边练拳,一时技痒,与对方切磋,谁料,尚云祥刚一出手,就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一幕。 尚云祥出生在1864年的山东乐陵尚家村,那是个普通的农村地方。他从小体格矮小,但性格好强,喜欢争胜。从7岁开始,他就跟着父亲到北京城做生意,家里开马蹬铺,卖马具维持生计。白天帮家里打铁,晚上抽时间学武术。先是跟马大义学功力拳,坚持了六年,练会了前扫趟、后扫趟、古树盘根、大扫趟这些基本套路。在北京城里,他很快就小有名气,因为拳棒使起来熟练,力气也大,周围人很少能敌得过他。到21岁时,他已经练武14年,基础打得牢靠,但也因为连胜几场,变得有点自负,不太把别人放在眼里。那时候北京习武的人多,他常在街头转悠,找人比试,积累经验。 尚云祥的早期武术路子主要是少林拳那一套,注重力量和套路。他每天早起练功,重复那些动作,直到身体记住为止。到了1885年,他在北京城里活动频繁,生活简单,就是练拳和帮家里干活。那年他还不满23岁,但已经觉得自己在北京的年轻一代里算得上高手。马蹬铺的生意让他接触到各种人,包括一些武林中人,他偶尔交换些心得,但总觉得自己的少林拳够用,不需要改弦更张。这样的日子让他自信,但也让他忽略了其他拳派的厉害之处。直到那次护城河边的遭遇,才让他醒悟过来。 1885年某天,尚云祥在北京护城河边走着,看到一个叫李志和的拳师在练拳。李志和只学了三年形意拳,但功底扎实。尚云祥看了一会儿,觉得技痒,就上前提出切磋。李志和同意了。尚云祥先出手,直拳冲向对方胸口,速度很快。但李志和只是侧身一闪,就避开了,没费什么力。尚云祥没想到这一下落空,赶紧调整,再出一拳,这次加了力量,从下往上挥击李志和的下巴。李志和后退半步,用手格挡,然后顺势回了一拳,打在尚云祥肩上,把他直接打倒在地。尚云祥爬起来,继续进攻,这次用上掏拳,直击李志和腹部。李志和扭身化解,又一次把尚云祥击倒。三次动手,尚云祥全败了。 这次失败让尚云祥意识到自己的少林拳有局限。他没生气,反而客气地问李志和的来历。李志和说自己师从李存义,学的是形意拳。尚云祥听后,下定决心要学这种拳法。他马上动身去河北深州找李存义。李存义一看他身材矮小,只有1.6米不到,就拒绝收徒,说他难成大器。尚云祥没灰心,转而去李存义的师父刘奇兰家当长工,干农活和杂务,每天挑水砍柴,耕地除草,从不偷懒。刘奇兰看他勤奋,就先教了他形意五行拳里的崩拳。尚云祥练得认真,进步快,刘奇兰觉得他有潜力,就推荐给了李存义。 李存义这次同意了,收尚云祥为徒,先教他怎么打崩拳,然后系统传授形意拳的三体式、五行拳和十二形拳法。尚云祥每天在李存义家练套路,注重身法和劲力的结合。他后来又拜郭云深为师,学了丹田腹打、半步崩拳和大杆子这些高级技法。郭云深亲自示范,尚云祥跟着练,汗流浃背也不停。这样的师承让他武功大进,他融合了河北形意拳和山西心意六合拳的一些元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半步崩拳练得特别好,人称他能用这招打天下。他还从程廷华那里学了些八卦掌,步法更灵活。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尚云祥跟着师父李存义到山西避难。在那里,他拜访了宋世荣和车毅斋这些前辈,交流拳法,技艺进一步提升。他两次去晋北访心意六合门,学到更多东西。回北京后,他在家闭门练了十年,专心钻研,忽略了马蹬铺的生意,生活一度很拮据,甚至买不起鞋。但他坚持赤脚练功,脚掌练得硬如铁,得了个“铁脚佛”的外号。他的胳膊也练得结实,人叫“铁胳膊尚”。他喜好结交武林朋友,像马贵、张策、王茂斋这些人,都和他交往密切。他跟人比试,从不伤人,但胜多败少。 尚云祥中年时名声大噪,当过镖头、护院,还给清朝大内总管李莲英护过院十年。在那里,他一边教李莲英武功,一边练大枪和大杆子,丹田气打也练得炉火纯青。他不常争名,但技艺精绝,当时没人敢轻易和他动手。1931年,他受宋哲元邀请,去二十九路军教士兵五行刀技,帮助他们在喜峰口罗文峪抗击日寇。1929年南京国术擂台赛,他被聘为仲裁委员。他的拳法源于河北形意,但加了自己的特点,起落钻翻迅猛,刚实有力。晚年他把技艺传给女儿尚芝蓉和弟子吕可有、刘俊峰这些人,创立了尚氏形意拳。 尚云祥的武术之路从失败开始,却靠坚持成了大师。他没因为身材矮小就放弃,反而用勤奋弥补。这样的经历接地气,告诉大家,武术不光是力气,还得有心劲。1937年,他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他的尚氏形意拳流传下来,影响了不少后辈。
1885年,尚云祥路过京师护城河,见到一名拳师在河边练拳,一时技痒,与对方切磋,
混沌于浮云
2025-10-15 19:50:51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