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释放谈判信号:关税或暂缓落地,提及 30 万中国留学生作为 “筹码” 当地时间 13 号,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福克斯商业频道的采访里,算是把 “美式服软” 的戏码演明白了。 一开口就说,之前嚷嚷着要加的 100% 对华关税,不一定真要落地,还补了句特朗普已经松口,11 月 1 号前这关税不会生效。这话听着像是递台阶,可话里话外全是套路。 她先说本周美中就要进行工作级别会谈,口风放得很软,说沟通渠道重新开了,对局势缓和挺乐观。但这话刚落地,立马就变了调子,先把锅甩给过去几十年的美国历届政府,说现在受制于人是那些人没从战略上看问题的锅,跟现任没关系。 接着就往中国身上泼脏水,说中国的举动有挑衅性,末了还放句狠话,说美国愿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应对。合着这是先装大度,再倒打一耙,最后还要摆摆架子,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怂了。 更有意思的是,她提了一嘴在美的 30 万中国留学生,那意思明摆着,这 30 万人成了他们手里的筹码。 可他们好像没算过账,这 30 万留学生每年给美国高校带来的学费、生活费可不是小数目,好多美国大学的理工科项目都靠着国际生源撑着,真要是拿这个做文章,最先喊疼的恐怕是美国自己的教育界。 这波态度转弯其实一点都不意外。前一天特朗普、副总统万斯还有贸易代表格里尔就接连放话,都在暗示不会真兑现关税威胁,想坐下来谈。才过两天,贝森特就跟着补了这一刀,显然是美国内部已经达成了共识,再硬扛下去扛不住了。 复旦大学的吴心伯院长说得挺实在,美方这态度转变,说白了就是中国手里有牌,还敢打出去,能真让美国尝到疼。 之前几轮反制下来,美国的企业、农民早就怨声载道,加关税看似针对中国,实则给自家通胀火上浇油,原材料涨价、商品成本飙升,最后埋单的还是美国消费者。这种情况下,再端着架子不放,先垮的是美国自己的经济。 贝森特嘴里说 “双方关系仍保持良好”,这话听得人想笑。要是真良好,何必前阵子闹着加关税,现在又急着找台阶下。 所谓的 “缓和信号”,不过是美国打不动了的无奈之举。他们心里清楚,中国不是那种能靠威胁就服软的主,之前的反制精准又狠辣,打在他们的痛点上,不松口不行。 拿 30 万中国留学生当筹码,更显露出他们没牌可打的窘迫。这些留学生里不少在攻读高科技相关专业,毕业后有的进入美国科研机构、企业,本身就是美国科技发展的助力。 真要是把这条路堵死,美国的理工科人才缺口只会更大。而且这种拿无辜学生做谈判工具的做法,本身就站不住脚,只会让人更看清他们的底线在哪。 中国人民大学的王义桅教授说这是 “以斗促和” 的过程,确实没说错。中国的回应从来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反制,警告美国制造麻烦没用,压根捞不到好处。 现在美国主动把关税往后拖,还重启会谈,就是尝到了硬来的苦头,知道光靠威胁行不通。 贝森特嘴上说着 “愿意调整姿态”,可那股子居高临下的劲儿没改,一会儿甩锅一会儿威胁,生怕丢了所谓的 “霸权面子”。 但事实摆在这里,美国已经不是说一不二的年代了,中国手里的牌足够硬,稀土、矿产、庞大的市场,每一张都能让美国掂量掂量后果。 这 30 万留学生从来不是什么筹码,反倒是中美之间仅存的一点交流纽带。美国想把这层纽带当成施压的工具,本身就是打错了算盘。 真要是伤了这些学生和家庭的心,断了交流的路,最后损失的信任和机会,可不是一场谈判能补回来的。 现在的局势很明朗,美国暂缓关税不是因为 “宽宏大量”,是因为自己扛不住了;提留学生不是因为有底气,是因为实在没别的筹码好拿。 而中国这边,早就把美国的底牌摸透了,知道他们这套软硬兼施的把戏怎么应对。会谈可以谈,但想靠施压占便宜,门都没有。 接下来的工作会谈,估计又是一场拉锯战。美国想靠着缓关税换中国让步,中国则会坚持自己的底线。 但有一点已经很清楚了,美国的霸权式谈判已经不好使了,想跟中国打交道,就得拿出点诚意,别再玩那些甩锅、威胁、拿无辜者当筹码的小伎俩。 贝森特的采访结束后,不少美国媒体都在解读这是 “服软”,可官方还嘴硬着不肯承认。这种自欺欺人的样子,反倒暴露了他们的焦虑。 毕竟,当一个曾经说一不二的霸权国家,开始需要靠缓关税、拿留学生说事来寻求谈判机会时,就说明他们的掌控力已经在慢慢松动了。 说到底,这不过是中美博弈里的又一个小插曲。美国再怎么演 “服软又强硬” 的戏码,也掩盖不了自身实力下滑的事实。 而 30 万留学生不该被卷进这场纷争里,他们是求学者,不是可以随意摆弄的筹码。美国要是连这点都想不明白,接下来的亏还得接着吃。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黔驴技穷!美财长慌慌张张谈“筹码”:美国可有30万中国留学生...》
美财长释放谈判信号:关税或暂缓落地,提及30万中国留学生作为“筹码” 当
凡之谈世界
2025-10-16 09:10: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