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翻译唐健生做了一项疯狂举动,他杀光大使馆的所有人,瞬间房间内血流成河,然而多年后当真相浮出水面后,办案人员不禁傻眼了。 唐健生出生在江西一个干部家庭,从小环境还算不错,接受过正规教育,后来考上大学,主修外语专业。毕业后直接进了外交系统,当起翻译,负责文件和口头交流。二十出头,他就显示出语言天分,精通几门外语,特别是葡萄牙语,这在非洲驻外岗位上特别管用。1980年,他被派到莫桑比克大使馆,具体在经参处帮忙,处理经济援助和对外联络的事。使馆生活挺艰苦,热带气候加上当地局势乱,大家都得适应有限资源。唐健生跟妻子一起驻外,两人没孩子,平时就住在宿舍区,靠使馆统一供应。工作上,他参与了不少项目,比如援助协调和情报收集,经常加班处理报告。同事们觉得他专业能力强,但人际上有点问题,常自视高,容易跟人起冲突。比如在会议中,他总爱坚持己见,不太听别人意见,导致小摩擦时有发生。使馆领导也注意到了这点,记录过他的强势态度,不过当时也没太当回事。 唐健生的职业起步在国内外交部门,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对外关系活跃,他这种人才挺吃香。驻外前,他在北京接受过培训,学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到了莫桑比克,使馆任务重,内战背景下,大家忙于维持援助渠道。唐健生负责翻译谈判文件,帮领导跟当地官员打交道。一次文件出问题,他得连夜校对,确保准确无误。妻子在行政岗位辅助,两人生活节奏紧凑,偶尔参加集体活动。但唐健生不爱社交,转而多花时间自学,提升技能。他的自负在小事上显露,比如争论翻译细节时,声音总比别人大点。使馆环境强调纪律,他表面遵守,但内心积累不满。总体上,唐健生算有潜力干部,本该有好前途,却因性格缺陷埋下隐患。事件前,使馆氛围还行,大家互相支持,面对外部压力。 1982年上半年,莫桑比克内战升级,使馆工作压力大增,人员忙于协调国际支持。唐健生在经参处协助,一天陪同事居某去医院看病,医生不在,居某病情突然严重。他打电话回使馆,向领导李某请示该咋办。李某随口说让他自己决定,这话点燃了唐健生的火,两人电话里吵起来,后来见面还动了手。李某给了他一拳,唐健生觉得丢脸极了。事后,使馆决定让他停职检查,还要写报告承认错误。他死活不写,态度硬邦邦,进一步闹僵。没几天,调回国的通知下来了,唐健生彻底炸了锅。绝望中,他开始计划报复,从当地总统府警卫营上尉那借了把苏制59式手枪,说是自卫用。枪到手后,他装好子弹,准备行动。 7月29日上午,唐健生先找上翻译王某,开枪打死对方。接着他去餐厅吃了早餐,像没事人一样。然后继续找其他人下手,先是两个机要员,一个接一个中枪。之后他去政务参赞史某房间,杀了史某夫妇和医生王某。整个过程,他用各种理由接近目标,开枪射杀。使馆内一共九人遇害,包括不同岗位同事。唐健生杀完人,还扯断了电话线,试图切断联系。莫桑比克警方很快赶到,逮捕了他。事件震惊中方,使馆损失惨重,九个家庭瞬间破碎。唐健生的行为纯粹出自个人怨恨,没任何政治因素,就是职场矛盾升级到极致。 案发后,莫桑比克当局控制现场,调查初步情况,然后同意引渡唐健生回国。国内公安部门接手,详细审讯他,了解整个过程。从借枪到杀人顺序,他都交代清楚。卷宗记录显示,起因就是那句“你自己看着办吧”,加上停职和调职,积累成恨。办案人员分析,这反映出外交人员心理压力大,管理有漏洞。1982年12月13日,人民法院开庭,判唐健生死刑,当天执行。受害者遗体运回,下葬时家属悲痛欲绝。案子封存多年,直到2009年媒体报道,细节才公开。办案人员重看档案,对小事引发大祸感到不可思议。这案子成了外交系统教训,提醒大家注意情绪管理和团队协作。
1982年,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翻译唐健生做了一项疯狂举动,他杀光大使馆的所有人
混沌于浮云
2025-10-16 18:56:2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