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中国强制转移技术,美媒曝出惊人消息!10月15日,根据美国彭博社报道,美媒称,欧盟将考虑推行新措施,该新举措包括,中国企业若想在欧盟境内营运,必须将技术转让给欧洲公司,这是欧盟旨在强化其产业竞争力的所谓积极举措。知情人士指称,预计这些措施将于11月推出。 彭博社曝出11月要推新措施,逼着中企拿技术换市场,外交部当天就戳破这是违反WTO规则的保护主义,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要知道国际规则里从来没有“技术换准入”的说法,企业间的技术交易从来都是你情我愿的买卖,欧盟非要用行政手段硬抢,吃相确实太难看。 就拿他们天天喊的新能源转型来说,第三版可再生能源指令要求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42.5%,结果多数国家连政策转化都没完成,荷兰工业用绿氢配额只定了4%,连欧盟目标的零头都不到。 按伍德麦肯兹的测算,到2030年欧盟绿氢缺口得有60万吨,要补这个窟窿得砸730亿美元,可他们连基础设施都没搭好,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企业抢占市场。 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宁德时代要花40亿欧元在西班牙建电池厂,这些本是帮他们补短板的投资,反倒让欧洲行业协会急着喊“必须要技术转让”,这心态也是没谁了。 更讽刺的是,欧盟嘴上说要技术,却故意忽略中国企业早就用自愿合作证明了可行。 天合光能给法国HoloSolis授权n型TOPCon专利,帮他们建5GW产能的工厂,一年能供100万户家庭用电,这可是实打实的技术赋能。 要知道天合光能自己累计申请了7500多项专利,授权的就有3400多项,这些技术都是真金白银砸研发砸出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 如果欧盟真想要技术,完全可以学法国企业搞合作,偏要搞强制那套,说白了就是不想花钱还想占便宜。 荷兰前不久抢安世半导体的闹剧,已经提前给欧盟演了一遍强制手段的下场。 闻泰科技花大价钱收购飞利浦的老厂子,把营收做到近150亿,给荷兰创造2800个工作岗位,结果荷兰政府7天就冻结资产、夺权,理由还站不住脚。 中方反手就禁了关键元器件出口,安世70%产能在中国,立马断了大众、宝马的芯片供应,全球芯片价格当天涨3%,ASML更是直接预警在华销售额要大跌,毕竟他们光刻机生产离不开中国稀土,真闹僵了谁都没好处。 这事儿刚过去没几天,欧盟还想重蹈覆辙,不知道是不是没看清荷兰那52%民众呼吁谈判的民意。 欧盟所谓“效仿中国”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新华社早说过,中国从来没有法律逼外企转让技术,之前的合资要求都是入世谈判的结果,完全符合规则。 反倒是欧盟自己,一边让谢夫乔维奇委员喊“要像欧洲企业在华那样”,一边忘了大众、宝马在华赚得盆满钵满,从来没被强制交过核心技术。他们眼里的“真正投资”,本质就是只许自己赚钱不许别人发展,这种双标玩得也太溜了。 就算欧盟真把技术抢到手,也未必能用好,中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从来不是靠偷靠抢,宁德时代派2000人去欧洲建工厂,背后是多年的研发积累;比亚迪能在欧洲卖车,靠的是电池技术迭代不是运气。 欧洲自己的问题出在研发投入跟不上,还总搞内部扯皮,德国想推进绿氢,法国却推迟政策落地,这样的环境就算拿到技术,能转化成产能吗? 之前荷兰跟着美国搞光刻机管制,中方一招镓锗管制就让他们慌神,现在还想故技重施,显然没吸取教训。 最关键的是,中方早就有了反制的底气。今年7月刚更新的《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里,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已经被列入限制类,欧盟真要硬来,首先卡脖子的会是他们自己的汽车产业。 要知道欧洲车企依赖中国电池技术不是一天两天了,真断了技术合作,他们的电动车转型就得停摆,到时候受损的还是欧洲自己的就业和经济。 说到底,欧盟这招就是典型的病急乱投医。自己研发跟不上、产能爬得慢,不琢磨怎么加大投入、理顺政策,反倒想着抢别人的成果,这哪是强化竞争力,分明是暴露了自己的产业脆弱。荷兰抢安世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强制手段只会引发连锁反制,最后让欧洲企业买单。 全球化时代,技术创新从来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靠抢,欧洲要是真怕跟不上全球产业升级的脚步,该做的是放下偏见好好合作,而不是筑起壁垒。 毕竟技术壁垒挡得住别人,挡不住自己的落后,最后只会在自我封闭里越落越远。
我就知道安世半导体被荷兰无理抄家后一定会付出代价,环球时报发文称荷兰强硬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