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离谱了!”10月14日,河南郑州,一位宝妈生完孩子10天后,肚子非

高干评世界 2025-10-17 09:42:14

“太离谱了!”10 月 14 日,河南郑州,一位宝妈生完孩子 10 天后,肚子非但没有消下去,反而是越来越鼓,甚至在自己大笑的时候,肚子还会如同气球一般膨胀起来,网友:这是生了一个里面还有一个? 据最新消息,这位宝妈已于 10 月 16 日前往郑州当地医院妇产科就诊。 接诊医生通过腹部触诊与超声检查,初步确诊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疝,排除了腹腔积液、子宫复旧不良等其他可能性。 医生解释,孕期子宫对腹壁的长期压迫让肌肉纤维逐渐松弛,而剖宫产手术切口进一步破坏了腹壁筋膜的完整性,形成了约 2 厘米的薄弱缺损。 当宝妈大笑、咳嗽或用力时,腹腔内压力骤升,肠道组织就会从缺损处向外突出,形成肉眼可见的鼓包。 这种 “鼓包可复性” 是腹壁疝的典型特征 —— 平卧放松时压力降低,突出的脏器能自行回纳,用手轻推也能辅助复位,这与网友猜测的 “未排气” 有明显区别。 产后排气不畅导致的腹胀多为全腹持续性隆起,不会随动作出现突发性局部鼓包,按压时也无明显肿块感。 至于 “残留胎儿” 的说法,现代产前超声可清晰识别多胎妊娠,分娩时医生也会对宫腔进行彻底探查,遗漏胎儿的概率几乎为零。 宝妈表示,就诊时医生特别强调了症状背后的潜在风险。 腹壁疝最危险的情况是疝内容物嵌顿,即突出的肠道被疝环卡住无法回纳,可能导致肠道缺血坏死,引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急腹症,严重时需紧急手术抢救。 她提到的 “鼓起来有点痛”,正是肠道受疝环摩擦或压迫的信号,属于需要警惕的早期症状。 目前这位宝妈的疝缺损较小,且无嵌顿迹象,医生为其制定了保守治疗方案。 首先为她适配了医用透气腹带,通过外部压力支撑腹壁,减少疝内容物突出频率。 同时叮嘱她避免所有增加腹压的行为,除了控制大笑,还要预防感冒咳嗽、避免抱重物,产后便秘需通过膳食纤维补充和温和活动缓解,防止排便用力加重病情。 医生建议先观察 4 周,若缺损处肌肉能随产后恢复逐渐愈合,可继续保守治疗;若鼓包频率增加或缺损扩大,则需安排手术修补。 类似案例在临床并不少见。 29 岁的夏女士曾因产后脐疝拖延治疗,导致包块增大到 5 厘米,最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术。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曾接诊过一位产后 16 年发现白线疝的患者,因长期忽视导致病情复杂化,需通过双重疝修补术治疗。 胃肠外科专家郑燕生指出,产后腹壁疝的治疗时机很关键,早期发现并干预,不仅能降低手术概率,还能减少并发症风险。 这位郑州宝妈目前已回家休养,家人特意调整了饮食结构,多准备易消化的杂粮与蔬果,帮助她保持排便通畅。 她在社交平台更新动态称,佩戴腹带后肚子鼓包的次数明显减少,大笑时也能通过刻意控制减轻症状,疼痛感基本消失。 医生提醒,剖宫产术后产妇若出现腹部异常鼓包、局部胀痛或包块随动作变化等情况,应在产后 42 天复查前提前就诊,优先选择妇产科或腹壁外科进行专项检查。 腹壁疝的诊断并不复杂,通过超声即可明确疝的位置、大小及内容物性质,早期干预的预后普遍较好,像夏女士这类接受微创手术的患者,术后 6 天即可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 网友们得知确诊结果后,纷纷在评论区分享产后护理经验,有人提到 “剖腹产术后戴腹带不仅能收腹,还能预防疝气”,也有人提醒 “新手妈妈别硬扛不适,身体信号一定要重视”。 目前这位宝妈正按医嘱定期线上复诊,医生会根据她的恢复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后续治疗进展仍在持续更新中。 信源:宝妈剖腹产13天肚子非但没有消下去,反而是越来越鼓-看晓天下事

0 阅读:136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