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中文网10月16日晚评论道:“中国采取的供应链限制模式最早由美国使用,当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17 15:07:22

纽约时报中文网10月16日晚评论道:“中国采取的供应链限制模式最早由美国使用,当时美方的直接目标是限制华为。如今中国宣布的一系列全面限制措施表明,这一手段并非美国一方所独有。   我们得先明确一点,供应链限制这套玩法确实是美国先开的头,而且第一个下手的重量级目标就是华为。2019年特朗普政府直接发了份实体清单把华为列进去,一下子就切断了华为获取美国技术和零部件的通道。   后来美方更是变本加厉,到2020年干脆逼着台积电这类企业停止给华为代工芯片,连EDA设计软件这种“工业粮食”都给禁了。说到底,这就是美国把供应链当武器用,想把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摁死在成长路上。   那时候没人说美国这是“滥用手段”,反而美方还把这包装成“维护国家安全”,现在中国只是依法采取对等措施,倒成了被议论的对象,这本身就特别双标。   中国能在供应链领域形成反制能力,核心还是手里的硬家伙够硬,尤其是稀土和那些关键战略金属,不是靠嘴说的“主导”,是实打实把全球供应链命脉攥在手里。   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的数据就摆在那儿,全球稀土储量总共9000万吨,中国占了4400万吨,还是世界第一。产量更不用说,2024年中国稀土产量27万吨,占全球68.5%,比美国、缅甸加起来的量还多五倍都不止。   更关键的是冶炼分离环节,中国几乎垄断了全球90%以上的产能,美国就算有MP Materials这样的矿山,挖出来的稀土矿也得运到中国加工。   这可不是短期建几个工厂就能替代的,美方自己也试过,折腾了好几年,现在的产能连中国零头都不到,之前还因为中国2025年10月的管控措施,MP Materials的股价单日就暴跌了12%,这就是实打实的现实。   除了稀土,镓和锗这两种“半导体工业新粮食”更是中国的独门优势。2023年全球镓产量总共730吨,中国就占了701吨,份额高达96%;镓的储量中国也占全球67.9%。   再看锗,中国的产量占比也有83.2%,而且中国还有全产业链优势,像云南锗业能做出99.9999%纯度的光纤级锗单晶,全世界能做到这个水平的就三家。   这些金属可不是普通矿产,镓是做芯片、雷达的关键材料,锗能用于光纤和红外探测,全是高端制造和国防军工的“刚需品”。之前美国雷神公司都预警过,说“爱国者导弹生产线可能停产”,这根本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美军80%核心武器系统依赖的稀土永磁体,源头其实都在中国。   中国的供应链管控也不是瞎搞,是全链条、有章法的精准布局,2025年10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出台的8项措施就是最好的例子。管控范围不只是境内的稀土原矿,连境外含中国稀土成分0.1%以上的永磁体都要追溯管控,直接堵死了第三国转口的漏洞。   而且管控的不只是矿产本身,从开采设备、萃取剂到磁材加工技术,连生产线的调试维护服务都纳入了限制,等于从源头上掐住了海外企业自建产能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管控还有明确的底线,人道主义用途直接豁免,敏感军事用途原则上不批,既守住了国家安全,又没搞“一刀切”,这比美国动不动就搞“实体清单扩容”规范多了。   美方总说自己掌握供应链主导权,可真到硬碰硬的时候,软肋就全暴露出来了。   之前他们卡华为芯片,中国就规范稀土和战略金属出口,结果福特汽车因为缺稀土磁铁停了三周产,F-35战机生产线都告急,最后美方没办法,只能放宽英伟达H20芯片的对华出口,等于用高端芯片换稀土,这买卖做得实在不体面。   更讽刺的是,之前美国加征145%的关税想逼中国让步,中国转头就从巴西买大豆,让美国农场主损失超170亿美元,爱荷华州的大豆价格直接暴跌37%,连共和党票仓都动摇了。   这对比已经很清楚了:美国的供应链武器靠的是技术垄断,可技术总能找到替代路径;中国靠的是资源和全产业链优势,这是几十年布局积累的硬实力,短期根本没法替代。   说到底,中国从来没想过把供应链当武器,是美国先打破了规则,把商业合作政治化,中国才不得不拿起手里的优势资源进行反制。   2025年中美进入所谓“威慑平衡”,本质上是美国滥用霸权后的必然结果——他们依赖中国的稀土、原料药、无人机电池,中国依赖他们的高端光刻机,这种“相互依存”本来该是合作的基础,却被美方搞成了“相互保证瘫痪”。   现在纽约时报说中国“能力可能比美国更强”,其实是戳破了美方的虚假霸权:供应链的根基从来不是政治口号,是资源掌控力、技术壁垒和产业纵深,这些恰恰是中国几十年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家底。   中国的这些措施从来不是为了“限制谁”,而是为了让美方明白,供应链不是单边霸凌的工具,想靠卡脖子遏制中国发展根本行不通。    

0 阅读:2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