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美国想要让中国更换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目的何在?10月15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发布会上,点名指责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是一个无理和难缠的角色。 其实李成钢在中美贸易谈判中一直以务实、强硬著称,条理清楚,底气十足,立场分明,他常常用数据和事实应对美方的各种难题,这让美国代表团感到头疼。 美方这次点名批评,很明显是想让中国换个人出面,换成一个他们认为更容易将谈判推进下去的人,用公开场合来制造舆论压力,还带着几分赌气的意味。 发布会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美国商务部部长卢特尼克本应出席却意外缺席。这背后据说是因为在扩大出口管制清单这件事上做得不尽如人意,惹得特朗普不高兴,内部气氛已经不是那么和谐。 内部有了杂音,外部又急着甩锅,这场闹剧把美方真正的问题暴露得很彻底。 如果从头看过去,中美贸易谈判已经拉扯了好几年。每一轮谈判,彼此角力不断加码。 中国代表越来越注重实际利益,风格也更沉稳,李成钢的表现几乎成了中方强有力姿态的标签,在关键议题上寸步不让。美方习惯了主动,如今吃了瘪,于是打起了这种小动作。 美国在镜头前要求中国换代表,表面是对李成钢的不满,实际上是对结果的不甘。他们或许希望通过压力和羞辱让中方让步,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中国团队不仅没有自乱阵脚,反而更公开地表达了坚定的立场,李成钢没有退场,反倒成了关注焦点,这让美方的算计似乎落了空,招式用尽反倒补刀了自己。 反观美方内部,卢特尼克的突然消失、传闻中的批评与不和,说明他们在把控大局上出现了一些失误。 团队的不团结只会让外界看到他们的不稳定,这直接影响了谈判桌上的筹码。当外部说辞和内部管理都出现问题,真正想推进谈判反而变得更难。 接连的指责和动作说明美国的策略有了变化,但在这种高压下,中国代表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妥协,更没有被情绪带着跑。 李成钢顶住了压力,这不仅维系了谈判的主动权,也为中国争取到了更多尊重。 整个事件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美方强压之下反暴露出自己的软肋,而中方的反应更显从容。贸易谈判中谁都不会轻易松口,谁能撑到最后,谁就可能笑到最后。 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素养、团队合作和心理素质都很关键,美方拍桌子固然能吸引眼球,但想靠这个改变谈判结果,恐怕有些想多了。 真正能左右谈判进程的,始终是实力和底气,而不是靠喊话、甩锅或者舆论施压。中美这场较量还远没到定局的时候。
贝森特喊话中国,愿意放弃100%加税,但是稀土限制必须取消美国
【15评论】【4点赞】
用户10xxx63
支持李部长
用户10xxx15
不好担当
勿忘我
换我去,会让你贝森特开口的机会都没有,不取消所有的打压限制和制裁前不会取消稀土管控,美国同意取消就谈好签字,不同意就散会。
网络除奸
敌人讨厌的就是我们用对了
用户13xxx05
不跟他废话:你还想不想谈,不谈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拜拜了你!
用户11xxx32
中国的谈判代表只能中国说了算,美国算老几?敌人反对👎就是我们拥护的。
用户10xxx18
建议大漂亮把这厮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