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警告:瓶装水未必最安全——过期或久放恐比自来水更“毒”,关键致癌隐患曝光】

乡村小猫 2025-10-18 12:08:24

【专家警告:瓶装水未必最安全——过期或久放恐比自来水更“毒”,关键致癌隐患曝光】海外新鲜事

许多人以为瓶装水比自来水更干净安全,但专家提醒,若超过“有效期”仍继续饮用,不仅会影响口感,还可能摄入大量具有潜在致癌风险的微塑料。这些肉眼难以察觉的塑料微粒会随着时间增加,甚至可能渗入人体器官,导致肠癌、不孕及神经系统疾病风险上升。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道,大多数瓶装矿泉水的保质期为18个月至2年,但这一期限并非针对“水”,而是针对“瓶子”本身。专家指出,塑料瓶材质会随时间老化、分解,释放出微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颗粒,污染瓶内饮用水。虽然部分厂商宣称“过期水仍可饮用”,但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塑料老化后释放的微粒可能带来长期、隐性的健康危害。

微塑料直径仅约2微米(相当于千分之二毫米),但影响深远。世界卫生组织(WHO)淡水塑料污染专家雪莉·梅森(Sherri Mason)指出,环境中的合成化学物质与癌症、精子数量下降、注意力缺陷及自闭症等疾病密切相关,而塑料正是这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的重要媒介。

近年研究陆续在人体肺部、胎盘、母乳甚至血液中发现微塑料颗粒。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大多数微粒会被排出体外,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警告,部分微塑料可能进入血液并滞留在关键器官,引发神经毒性、激素紊乱及慢性发炎反应。换言之,即使只是喝水,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塑料进入身体。

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环境管理学者莎拉·萨耶迪(Sara Sajedi)最新研究发现,**经常饮用瓶装水的人,每年平均摄入的微塑料数量约为饮用自来水者的90万倍**。她指出,这是一场“严重且被低估的健康危机”,长期摄入微塑料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增加呼吸疾病与肠道功能障碍风险。

萨耶迪强调,这些风险凸显了应正视“奈米与微塑料”问题,呼吁政府与企业应从源头减少一次性塑料瓶使用,并加强公众教育。此前,澳大利亚学者也在志愿者粪便样本中首次证实,微塑料能改变肠道微生物活性,与肠癌及抑郁症等疾病相关。

除了时间因素,保存环境同样关键。专家提醒,塑料瓶若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阳光下,或与化学品并放,会加速老化,使水质出现异味。尽管PET材料本身不含邻苯二甲酸酯或双酚A(BPA)等高危物,但其结构松散后,外界污染物可能渗入瓶内。

由于PET具“透气性”,瓶中水分会缓慢蒸发,时间一久更易受污染。专家建议,瓶装水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开封后尽快饮用。同时,消费者可考虑使用滤水壶或家用净水设备,以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兼顾健康与环保。

图:瓶装水看似最干净安全的饮品,但专家警告,若在「有效期限」过后仍饮用,恐怕不仅影响口感,还可能让人体摄入致癌的「微塑胶」。示意图/AI生成

0 阅读:29
乡村小猫

乡村小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