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杨振宁先生走了的消息,心里堵得慌,满是不舍。总有人念叨他“回国晚”,可要

幸运积攒温柔 2025-10-18 16:10:56

刚刷到杨振宁先生走了的消息,心里堵得慌,满是不舍。 总有人念叨他“回国晚”,可要是知道1973年他和毛主席的那次会面,就懂这份家国心从来没迟到过,全是实打实的贡献。 1971年中美刚能来往时,他就顶着压力回来,成了中美学术交流的第一人,还跟周总理提议“要重视基础科学”,帮咱把关键的科研方向稳了下来。到1973年第四次访华,他鼓足勇气提了个请求——想见毛主席。没成想真接到了通知,在周恩来总理和周培源的陪同下,走进了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这可是毛主席第一次会见华裔科学家,消息当天就登了《人民日报》,国内外都轰动了 。 那次见面聊了一个半钟头,从物理学前沿聊到做研究的方法,甚至延伸到哲学话题。毛主席兴致特别高,临走时握着他的手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想搞科学,没能如愿,看到你做出的成绩,我真高兴” 。这话让杨振宁记了一辈子,也成了他后来持续为祖国出力的动力。 从那以后三十年,他更没停过手:自己凑钱资助近百位学者出国进修,推动中科大少年班办起来,帮着建了几十所物理实验室。2003年扎根清华后,82岁还坚持给大一新生上课,把工资全捐了设基金引人才,连姚期智这样的顶尖学者都是他请回来的,最后还捐出2000多件珍贵手稿 。 那些纠结“晚归”的人该想想:毛主席当年的接见,本就是国家与赤子的双向牵挂。他用顶尖理论给中国人争了气,又用一辈子帮咱架桥、育人、建根基。这哪是“晚”啊,是每一分力都用在了刀刃上。 如今先生走了,但他留下的学问、那份被领袖期许的家国情怀,永远都在。杨先生,谢谢您为咱国家做的一切,一路走好,千古流芳!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幸运积攒温柔

幸运积攒温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