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经济发达却屡屡战败? 宋朝恰恰是屡战屡败,然后认命了,所以才经济发达。 大唐强盛、大唐风华,但大唐一直有宵禁制度。一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后,帝都长安的百姓就得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谁也不能出来。那可是万国来朝的大唐啊?统治者为什么如此缺乏安全感,非要搞什么宵禁制度? 实际上,这是一种军容入国而举国时刻动员的集权体制。 这种体制的好处就是便于动员、便于管理、便于集中力量搞战争。安史之乱时,封常清一到洛阳就能组建六万新军。事实证明,新军的战斗力要多垃圾有多垃圾,根本无力抗衡安史叛军。但关键点是他能组建起来。这就是举国时刻动员体制的好处。长安、洛阳尚且如此,那其他地区便更是如此。大唐帝国就是一部战争机器。虽然它也有懈怠的时候、也有松弛的时候,甚至会有麻痹失灵的时候,但举国都在准备打仗。然后,就问在这种体制之下,你怎么可能搞好经济?实际上,还是商鞅的套路,农民种地、士兵打仗而耕战立国。 宋朝呢? 北边打不过契丹,然后不打了,澶渊之盟而百年止戈。西边打不过党项,然后也不打了,给点儿钱、搞搞局部冲突,就听之任之。北边不打仗、西边不开拓,那之后呢?自然是关起门来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想不好都不行。 公元1124年,靖康之变的前三年,北宋人口就干到了1.26亿。这已经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空前成就。要知道北宋的疆域远不如汉唐,而人口却是汉唐的两倍。不搞战争、专搞经济,人口自然空前增长。 虽然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压的宋朝喘不过气来。但相比唐朝呢? 为了解决东北契丹问题,唐朝在华北北部和东北东部建立了两个节度使,幽州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这支东北军不仅花了天文数字的军费,而且还成了终结大唐盛世的安史叛军。 换个视角,安史之乱就是大唐东北军和大唐西北军的生死对决。所以,除了供养东北两个节度使,大唐同时期还在西北养了陇右、河西、朔方、河东以及安西、北庭等多个节度使。如果算上岭南五府经略使,大唐相当于养了十支随时能够高强度动员的军队。即便没有安史之乱,就这么养军队,大唐也迟早会把自己养废。 宋朝养兵虽然比唐朝更多,但那是冗兵。除西军还会搞搞局部战争外,其他军队从未处于高强度动员的状态。朝廷给点儿钱就行,不给钱也没啥。所以,三冗问题就是再严重也比不过大唐的军费。关键是军队不动员,国家就不动员,百姓便不会疲转漕、填沟壑而万里赴徭役。即便有陈胜吴广,也搞不出大泽乡起义。老百姓即便日子再苦,却也不用背井离乡而客死他乡。那节约下来的军事开支和民力开支会拿去干什么?当然是疯狂搞经济。所以,只要边地不出问题,那宋朝的经济就不可能差。
宋朝为什么经济发达却屡屡战败? 宋朝恰恰是屡战屡败,然后认命了,所以才经济发达。
盼丹聊历史
2025-10-18 22:47:19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