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以250亿元收购荷兰安世半导体,本来是合理合法的正常商业行为,但美国为了阻止中国在高端半导体进步,2024年12月将闻泰科技列入美国实体清单,2025年9月29日,又出台“穿透性制裁规则”,要求对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实施同等管制,因此荷兰人立马配合美国人,明目张胆抢劫闻泰科技资产。 荷兰安世半导体的工厂里,原本正常运转的生产线突然被贴上管制标签,而背后主导这一切的,正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出台的所谓 “穿透性制裁规则”,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闻泰科技的海外资产面临被强行剥离的风险。 时间回到 2019 年,闻泰科技以 250 亿元的价格完成了对荷兰安世半导体的收购,这笔交易经过了双方的审慎评估,也符合国际商业惯例和各国法律法规,一度被视为中企出海并购的成功案例。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知名的功率半导体企业,拥有成熟的技术团队和市场渠道,而闻泰科技的入主,原本为双方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广阔需求和闻泰科技的资源支持,安世半导体的营收稳步增长,技术研发也持续推进,成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转折发生在 2024 年 12 月,美国毫无征兆地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理由是 “危害国家安全”,这一模糊的指控背后,实则是对中国高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刻意遏制。 要知道,功率半导体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关键领域,是高端制造业的核心基础部件,美国的这一举措,本质上是想切断中国企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升级路径。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2025 年 9 月 29 日,美国进一步出台 “穿透性制裁规则”,明确要求对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 50% 的子公司实施同等管制,这一规则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安世半导体,为荷兰方面的后续操作提供了所谓的 “依据”。 面对美国的压力,荷兰方面迅速选择配合,开始推进对安世半导体资产的强制处置,这种近乎 “抢劫” 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商业契约精神和国际公平原则。 要知道,跨国并购的核心基础是信任与契约,荷兰方面不顾多年的商业合作情谊,单方面撕毁合作框架,不仅损害了闻泰科技的合法权益,也让全球投资者对荷兰的营商环境产生了质疑。 事实上,这种屈服于外部压力的做法,最终也会反噬荷兰自身的产业发展,毕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脱离完整的产业链而独善其身,随意践踏商业规则,只会让自己在国际合作中逐渐失去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外部制裁的压力,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势头并未被完全遏制。近年来,中国在芯片设计、制造设备、材料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一批本土企业快速崛起,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闻泰科技自身也在积极应对,一方面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加速推进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这种坚韧不拔的态度,正是中国企业应对外部挑战的真实写照。 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为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国际合作环境,这种大国担当,与美国的单边制裁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的这种霸权行径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不满。多个新兴市场国家纷纷表示,反对将科技问题政治化,反对滥用制裁手段破坏全球经济秩序。 毕竟,科技进步的最终目的是造福全人类,而不是成为少数国家遏制他国发展的工具。荷兰方面的短视行为,不仅伤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损害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协同发展,最终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 这场风波不仅是对闻泰科技的一次考验,更是对全球商业规则和国际公平正义的一次挑战。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企业正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韧性与实力,而那些随意践踏规则的行为,真的能阻挡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吗?对于这场违背商业伦理的强制处置,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含有美国技术的光刻机不许卖给中国,含有中国稀土的光刻机就不许卖给美国!中
【18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