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康熙娶了年仅12岁的赫舍里氏,不料,洞房时已经等不及的赫舍里氏自己扯下了盖头,康熙当场愣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不停歇。[舔屏]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23岁的顺治帝因天花病逝,他临终前安排索尼、鳌拜等四位大臣辅佐8岁的康熙,本想确保政权平稳过渡,但几年下来,掌握军权的鳌拜越来越跋扈,在朝堂上多次顶撞小皇帝,其他三位辅臣逐渐被边缘化。 孝庄太后意识到必须制衡鳌拜,她选中了索尼家族,虽然在满洲八大姓中不算最显赫,但索尼掌握两黄旗兵权,在朝中有实际影响力,更重要的是,索尼表面上跟鳌拜交好,私下却对鳌拜专权早有不满。 1665年春天,孝庄提出让康熙迎娶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后,这个决定打破了常规,按清朝惯例,皇后多从蒙古贵族中选,赫舍里氏虽出身正黄旗,但论门第并非首选,鳌拜当然反对,可孝庄和索尼已经达成默契,他也只能作罢。 这年九月,康熙与赫舍里氏正式完婚,婚礼按满族规制操办,筹备数月,新婚夜有个插曲流传下来,按习俗应由新郎掀盖头,结果性子急的赫舍里氏自己扯下了红盖头,说明两个孩子初次见面时都挺紧张。 婚后赫舍里氏展现出远超年龄的成熟,她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熟悉宫廷礼仪,把后宫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让康熙能专注于应对朝政,两个少年在相处中逐渐建立起信任和感情。 1669年是关键一年,16岁的康熙决定铲除鳌拜,行动前赫舍里氏的叔叔索额图提供了情报支持,索尼家族暗中配合,当年轻侍卫们在武英殿擒获鳌拜时,康熙才真正掌握了实权。 亲政后康熙面临严峻局面,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困难,赫舍里氏带头在后宫推行节俭,变卖自己的首饰补贴国用,她亲自洗衣服,裁减宫女数量,后宫每年因此节省数十万两银子,康熙随即在全国推行节俭政策,规定宴席每桌开支不超过八两银子。 1670年,赫舍里氏生下第一个儿子承祜,可惜孩子不久便夭折了,第二年她再次怀孕,生下皇子胤礽,这次生产异常凶险,赫舍里氏产后大出血,康熙当即宣布将刚出生的婴儿立为太子,这在清朝历史上极为罕见,通常太子要等到皇子们长大后才会确定。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赫舍里氏在生产后不到一个时辰便去世了,年仅20岁,康熙为此辍朝五日,要求百官服丧27天,此后半年内,他多次前往陵寝祭奠,连除夕夜也不例外。 赫舍里氏去世后,康熙对她的思念一直延续到晚年,每逢忌辰他都会停止处理政务,这个习惯坚持了25年,他晚年多次提到胤礽是皇后所生,对这个儿子格外看重,尽管后来父子关系出现裂痕,但康熙始终难以完全放弃这个太子。 赫舍里氏的谥号经过多次追加,最终定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她也开创了皇后先葬景陵地宫的先例,她推行的节俭风气对康熙朝产生了实际影响,康熙在位六十多年里多次强调节俭,这与赫舍里氏当年的身体力行不无关系。 网友热评: “这哪是政治联姻,简直是古代版《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啊!” “赫舍里氏早逝太可惜!要是她活到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可能根本不会发生!” “孝庄太后才是真·战略大师!一招联姻绑定索尼家族,直接改写清朝历史。” “康熙:说好的政治任务呢?怎么真香了?” “赫舍里氏堪称古代贤内助天花板!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治国理政还带育儿。” 如果赫舍里皇后没有难产去世,清朝的‘九子夺嫡’会避免吗?你认为她会是第二个孝庄太后吗? 信源:《清圣祖实录》
1665年,康熙娶了年仅12岁的赫舍里氏,不料,洞房时已经等不及的赫舍里氏自己扯
风景繁华
2025-10-19 15:53: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