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杨振宁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945年赴美留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1957年与李政道因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他长期致力于理论物理学研究,晚年回归中国,担任清华大学教授,推动中国科研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的主要科学贡献与成就有: 1. 宇称不守恒(1956) 突破性观点: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颠覆了物理学界长期认为的“宇称守恒”基本假设。 实验验证:由吴健雄通过β衰变实验证实。 意义: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认识,为粒子物理学奠定新基础,并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 杨-米尔斯理论(1954) 内容:与罗伯特·米尔斯共同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即杨-米尔斯理论),通过数学结构描述基本粒相互作用。 · 意义:成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理论基石,统一了电磁力、弱力和强力的描述; 间接推动了希格斯机制、量子色动力学等现代物理理论的发展; 被学术界公认为20世纪理论物理的巅峰成就之一。 3. 统计力学与凝聚态物理 杨-巴克斯特方程:他在量子多体问题与可积模型中提出的数学结构,成为凝聚态物理、数学物理的重要工具,影响深远。 其一生获得多项荣誉,在领域内影响非凡: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宇称不守恒理论的突破。费米奖(1979)、国家科学奖章(1986)等:表彰其对理论与实验物理的贡献。 国际地位:杨振宁被视为与爱因斯坦、费米比肩的物理学家,尤其以杨-米尔斯理论影响整个当代物理学的方向。 中国科学事业的推动者:2003年回归中国后,在清华大学主持高等研究院,培养青年科学家,提升中国基础科研水平。 杨振宁不仅以“宇称不守恒”获得诺贝尔奖,更以“杨-米尔斯理论”重塑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框架。他的工作跨越粒子物理、场论、统计力学等多个领域,兼具深度与广度,对科学和人类认知的推动影响至今。同时,他心系祖国科学发展,晚年为中国科研与人才培育作出重要贡献。 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终年103岁! 杨老,一路好走!!物理诺贝尔奖 杨振宁 杨振宁诺奖 华人物理学家
杨振宁确认去世,享年103岁。物理学四大神明: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还有
【588评论】【2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