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教育部一锤定音!英语不会退出高考,但改革大刀已经挥下 “英语要被踢出高考主科”这事儿,传得满城风雨,多少家长心里打鼓,孩子补了这么多年英语,是不是白忙活了?就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教育部终于开口了! 一句话定调:“不是取消,而是纠偏!”这四个字一出,有人松了口气,也有人更焦虑了。 教改的风声早不是一天两天了,上海去年就先放出了信号——2025届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直接从10分涨到50分,还改成了机考。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等于明着告诉所有人:以后英语想拿高分,光会写没用,得能说会听才行。教育部说的“纠偏”,说白了就是要把过去“哑巴英语”的坑填上,可这坑一填,新的问题紧跟着就来了。 最闹心的当属家长们,尤其是普通家庭。城里的孩子还好说,报个外教口语班、用用英语学习APP,听说练习随时能搞。 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家庭呢?有位西部教了30年英语的老师就说,他们那儿一周才3节英语课,教材内容多到讲不完,更别提练口语的硬件设施了。 有的孩子连基本的音标都没摸透,新教材上来就是大量短语和场景对话,孩子直接被绕晕,甚至开始厌学。 说实话,教改本想打破“填鸭式”学习,结果反倒把压力转嫁给了家庭。 咱们当爹妈的都明白,孩子从小学就开始背单词、刷语法,一天花俩小时都不够。 新版教材难度飙升,七年级内容堪比以前的九年级,学校课时又不够,家长只能逼着孩子去上辅导班。有家长算过账,一年下来英语课外辅导费就得小一万,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以前拼的是孩子刷题的毅力,现在拼的是家长的钱包和资源。 可等真毕业了,能开口说英语的有几个?能用上的更是凤毛麟角。钱花了,时间搭了,结果呢?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机会跟外国人说上一句话。这不反而加剧了教育不公吗? 有人说新教材好,贴近生活还融入了中华文化元素,能让孩子“学了能用”。 这话没说错,可前提是得有学的条件。一位贫困县的教研员就直言,对零基础的农村孩子来说,词汇量大、节奏快的新教材就是“劝退书”,小学基础没打好,到了初中更跟不上,最后反而会被越落越远。 还记得郑强教授那句狠话吗?“把不会英语当文盲的人,才是真文盲!” 这话听着扎心,但真没说错。 我们不是不需要英语,而是不能再让孩子们用错误的方式去学。真正的教育,是培养能力,不是培养“考试机器”。 其实大家纠结的根本不是英语该不该学,而是怎么学才公平。 郑强教授的话有道理,但不能忽略现实——不是每个家庭都能给孩子创造语言环境,也不是每所学校都有能力开展听说教学。 教改的方向是对的,可如果只改考试不改资源配置,只会让城里的孩子更轻松,让偏远地区的孩子更吃力。 那些喊着“改革制造焦虑”的家长,怕的不是孩子练口语,而是怕自己没能力给孩子创造练口语的条件; 那些支持改革的人,赞的也不是难度升级,而是“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说到底,英语改革从来不是“取消”和“保留”的选择题,而是“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公平地学好”的必答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最新消息🔥 教育部一锤定音!英语不会退出高考,但改革大刀已经挥下 “英语要
闲观人间事
2025-10-20 16:00: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