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的日军是啥战斗力?在七十多年前,当时担任第90军28师83团1营1连连

司马槑谈过去 2025-10-21 12:37:43

1945年的日军是啥战斗力?在七十多年前,当时担任第90军28师83团1营1连连长的丁悟道的亲身经历,应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1945年,丁老是国军第90军28师83团1营1连的连长。这支部队可不是什么杂牌军,是正儿八经的中央军,装备和训练在当时的中国军队里,绝对是第一梯队的。就是这样一支精锐,在跟1945年的日军交手后,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丁老他们部队当时参加的是湘西会战,也叫芷江会战。这场战役,是咱们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对日作战,而且是取得了完胜。但这个“完胜”背后,打得有多惨烈,只有亲历者才知道。 丁老所在的连队,奉命攻击一个叫“大黄金”的山头。这地方听着挺富贵,但实际上就是个光秃秃的石头山,易守难攻。占据山头的是日军一个不满编的中队,也就百十来号人。 我方一个连打他一个中队,兵力占优,装备也不差,应该是手到擒来吧? 丁老当时也是这么想的。战斗一开始,全连的美式汤姆森冲锋枪、加拿大造的轻机枪就组成了交叉火力网,子弹跟泼水一样往山上扫。炮兵营的兄弟也给力,一顿炮火覆盖,整个山头都笼罩在硝烟里。 炮火一停,冲锋号一响,弟兄们嗷嗷叫着就往上冲。可怪事来了,山上静悄悄的,一点动静都没有。正当大家以为日本人被炸光了的时候,“啪勾”“啪勾”的枪声突然响了,又冷又脆。 这不是乱枪,是日军的精确射击。冲在前面的弟兄,应声倒下一片。丁老在望远镜里看得清清楚楚,日军根本没被炮火吓倒,他们早就挖好了反斜面工事和单兵掩体,炮弹大部分都砸在了空地上。 他们的枪法,准得让人脊背发凉。 丁老回忆说,日军的老兵,枪法极好,专打军官和机枪手。他们用的三八大盖,有效射程远,精度高,隔着几百米,指哪打哪。咱们的冲锋枪虽然火力猛,但在这种山地仰攻的开阔地带,射程上太吃亏了。 第一轮冲锋,就这么被打退了,还折损了不少弟兄。 一计不成,丁老换了打法。他组织了几个战斗小组,从侧翼迂回,想搞个突然袭击。可小鬼子狡猾得很,他们在山腰上布设了几个隐蔽的火力点,用的是歪把子机枪。这玩意儿虽然射速慢,但跟三八大盖子弹通用,而且打得也准。 几个战斗小组刚摸上去,就被交叉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有一个班长,带着两个兵想从一块大石头后面绕过去,结果一颗手榴弹悄无声息地就扔了过来,三个人当场就没了。 丁老说,跟1945年的日军作战,感觉就像在用牙啃一块又臭又硬的骨头,每一口下去,都可能崩掉自己的牙。 他们战术素养极高。你火力压制,他们就躲;你一停,他们就冒出来精准射击。你搞迂回,他们侧翼永远有准备。整个防御体系,就像一个刺猬,让你无从下口。 而且,最可怕的是他们的顽固。丁老他们打了整整一天,发动了数次冲锋,都没能拿下主阵地。到了晚上,连里弹药消耗巨大,伤亡也不小。大家都觉得,这帮鬼子弹药也该打得差不多了吧? 丁老决定组织夜袭。趁着夜色,几十个弟兄摸上了日军阵地前沿。这次很顺利,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可等他们冲进第一道战壕时,才发现里面空无一人。 坏了,中计了! 果然,日军把兵力都收缩到了核心阵地,等他们进来,各种机枪、手榴弹就从四面八方招呼过来。黑暗中,弟兄们乱作一团,丁老赶紧下令撤退。这一进一出,又倒下十几个。 打到第二天,团部下了死命令,必须拿下“大黄金”。丁老把全连还能动的人都组织了起来,连同炊事班的都拿上了枪,准备做最后一搏。 这次,炮兵营把所有炮弹都倾泻了过去,轰炸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冲锋的时候,轻重机枪全部前移,进行抵近射击,死死压住日军的火力点。 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弟兄们终于冲上了主阵地。接下来,就是惨烈的白刃战。 很多人以为,到了抗战末期,日军拼刺刀也不行了。丁老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这是错觉!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军的拼刺技术和那种同归于尽的疯狂劲头,依然非常可怕。每一个日本兵都跟疯了一样,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嘴里喊着听不懂的口号就冲上来。 他们根本不在乎生死,哪怕被刺中了,也要往前捅一刀。丁老亲眼看到一个排长,跟一个日本兵同归于尽,两人都把刺刀捅进了对方的身体里。 战斗结束时,整个山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丁老他们连,战前一百三十多人,打完这场仗,能站着的,不到三十个。 而那个日军中队,没有一个人投降,没有一个人被俘虏。除了被打死的,剩下的伤兵,全部拉响手榴弹自尽了。 丁悟道和他的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战争的胜利,从来不是敲锣打鼓就能轻松得来的。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和平,是因为有无数像他们一样的英雄,在七十多年前,用自己的胸膛,去堵截了那些疯狂的敌人,去啃下了那些最硬的骨头。

1 阅读:75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