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拒发适航证?中国飞机早有后手 热搜词“欧美拒发适航证咋办”戳中不少人的心。这问题看似棘手,实则咱们早铺好了应对的路子。 前阵子跟一位在商飞做适航认证的朋友吃饭,他一句话点醒我:“适航证本质是市场入场券,不是唯一的通行证。”这话不假,2025年9月就有消息说,C919还没拿到美国FAA和欧洲EASA的认证,但这并没拦住它的脚步——通过双边协议,它已在俄罗斯、加拿大等27国获得直接运营资格,压根不用额外走认证流程。 很多人担心没欧美认证就打不开市场,但实际上咱们的重心早变了。那位商飞朋友透露:“东南亚、非洲的航司更看重性价比,C919比同级别飞机采购成本低15%,越南、哈萨克斯坦都主动来谈合作。”这背后是庞大的本土市场托底,国内航司的订单就够生产线忙好几年,2025年虽调整了交付目标至25架,但基本盘很稳。 更关键的是,咱们有了自主的“定心丸”。交通运输部2024年修订的《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里明确,国内的适航审定完全能覆盖设计、生产全流程。以前被卡脖子的发动机问题也在解决,长江CJ-1000A已进入适航取证冲刺阶段,一旦成功,C919就能彻底摆脱对进口发动机的依赖。我曾疑惑军用发动机能不能临时替代,朋友直摇头:“WS-20缺民用适航数据,还是得靠CJ-1000A这种专门研发的。” 当然,困难也不能忽视。美国2025年5月曾暂停发动机零件出口,导致生产受影响,而且欧美市场的技术壁垒确实高。但换个角度想,这种压力反而倒逼了国产化。2025年10月欧洲那边也传来消息,EASA已完成合规性评估,年内有望发证,说明只要技术过硬,认证只是时间问题。 说到底,适航证之争本质是技术话语权的博弈。咱们不是被动等批准,而是在主动建标准、拓市场。 你觉得国产飞机该先攻欧美市场还是深耕新兴市场?来评论区聊聊~
欧美拒发适航证?中国飞机早有后手 热搜词“欧美拒发适航证咋办”戳中不少人的心
老张看天下事
2025-10-21 13:04:04
0
阅读:0